查字典范文网 >> 我国大学生缘何就业难

我国大学生缘何就业难

小编:

请问各位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你们相不相信你们在媒体看到的解释基本上都是错的?有多少人相信今天的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没有人敢讲话了吧,因为我们需要针对这个话题进行反思。今天,我不是简单来告诉各位为什么,我希望我们未来的领袖们能够知道,我们应该具有逆向思维。

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竞争

我从制造业大国这个话题开始吧。我在这里清楚地告诉各位,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你们可能觉得很奇怪:我们的广东地区、江浙地区和东北地区有多少制造业企业啊,怎么说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呢?

我清楚地告诉各位,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竞争时代。什么叫做产业链竞争?我以芭比娃娃为例吧,中国和美国之间去年针对芭比娃娃发生过贸易摩擦。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出口玩具进行了诸多挑剔,什么含铅量过重啊等等。含铅量过重,所以要退货。可是大家想想,为什么要放这么多铅呢?不是你产品的设计的要我这么做的吗?大家再想一想,我们制造芭比娃娃过程当中,我们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动,结果是我们制造出价值1美元的芭比娃娃,但是最后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9.99美元(约10美元)。从1美元升值到10美元的过程当中,9美元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是谁创造的?

我们过去的讨论只是针对1美元做文章,包括产业设计等等,这都是忽视了产业链竞争的重大特点。我认为,产业链竞争是"6+1"的环节,"6"是6大软性环节:一是产品设计,二是原料采购,三是长途运输,四是订单处理,五是批发经营,六是零售;"1"是硬性环节:制造环节。这6大环节创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这6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环节,但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最有价值的6大环节基本上都掌控在欧美国家手中。

我们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时被分派到价值最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剥削劳动环节--制造环节。也就是说,当我们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劳动创造出1美元血汗产品之后,我们就同时替美国制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因此,中国越发展,美国越富裕。这就是产业链竞争的影响!

冷热并存的中国二元经济

各位同学,你们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未来。那么,这种国际分工、国际产业链的竞争和各位同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答案就在这里。我们国家以前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平均水平,于是进行大学合并和扩招,培养出更多大学生,并以为有更多大学生之后我们的经济就会更有质量、就会更高速地发展。但这个想法的前提就是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却失业?一般媒体说是同学们水平不够、不够用功、专业不对口。可是我觉得媒体都说错了,"专业不对口"更是特别可笑,可笑得一塌糊涂!

我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当了很多年的教授,在美国也教过好几家大学,但我从来就没有看过哪个学校是专业对口的。那么,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有什么错呢?本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不对口,因为本科教育的本质目的是通才教育,专科教育才要求专业对口。说"专业不对口"本身是一个错误,完全扭曲了大学教育的本质。产业链跟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关系太重要了,而且是唯一的,那就是在整条产业链"6+1"的环节里面,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而不是"1"。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产业链里面6大软环节。今天的中国的产业结构,是一个以"1"为主而不是以"6"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是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源头。我们中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多的大学生就业。美国需要很多大学生,因为它掌握的是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的"6"部分,它要通过大学生的通才教育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我们一直忽略、甚至不理解在国际产业的分工中我们国家是处于何种的劣势地位。所谓劣势,就是以制造业为主产生了诸多的后遗症。我们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过了又失业了,再考博士生,但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情,不是很大的人才浪费吗?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中,我们已经失败了,我们被定位在价值最少的制造环节,这个制造环节的特征就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动力。而6大软环节既不剥削劳动,又不浪费资源,更不破坏环境,却能创造出9倍的价值。大学生在这6大软环节中才能学有所用和占据优势,才能替国家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以我们中国制造业而言,2006年还能达到5%的净利润回报,2007年是2%左右吧,2008年呢?可能是负的吧?我们制造业困难不是因为我们不勤劳,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而是一开始我们就处在整个产业链结构中最没有价值的一部分。最近,政府推动了宏观调控政策,原因说是,中国经济过热。但我敢问各位企业家们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们,你们认为是经济过热吗?如果经济是过热的,为什么你们的日子这么难过呢?而且是一天比一天难过呢?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空前绝后的二元经济体制:不是完全萧条,也不是完全过热,是同时过热同时萧条。70%~80%的企业基本上是萧条的,剩下的20%~30%是过热的。与地方政府推动GDP有关的建设部门是过热的,比如高速公路、大桥。这个既热又冷的环境就是二元经济环境。而造成二元经环境的主因,对于过热的制造业而言,是由于产业链定位的错误;对于过热的部门而言,是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而造成的。可是宏观调控下,一再提高利率,一再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会使得过冷的更多民营企业处境雪上加霜。我去年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是不信的,因为大家都认为是流动性过剩--我反对流动性过剩之说。我去年就说深圳房价飙涨是因为深圳的经济环境更糟糕了,预测深圳一定有企业大量倒闭。今年统计数据出来了,事实就是这样。是企业部门产业链定位的错误以及政府片面追求GDP造成的这种特殊的二元经济环境造成的,而不是流动性过剩问题。任何的宏观调控政策搞不好就只会使二元经济环境恶性化。因为一提高利率,就会使更多企业干不下去了,而拿起资金炒、楼炒股去。

热点推荐

上一篇:汶川大地震周年感言

下一篇:2024年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活动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