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高中物理教案(大全9篇)

最新高中物理教案(大全9篇)

小编:紫衣梦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教案篇一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最大;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高中物理教案篇二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高中物理教案篇三

(1)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处于较高能级时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

(2)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em和enn)间跃迁时发射光子的频率为,其大小可由下式决定:h=em-en。

(3)如果原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原子得到能量后则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4)原子处于第n能级时,可能观测到的不同波长种类n为:

考点分析:

考点:波尔理论:定态假设;轨道假设;跃迁假设。

考点:h=em-en

考点:原子处于第n能级时,可能观测到的不同波长种类n为:

考点: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电势能为电子和原子共有)即:原子的能量en=ekn+epn.轨道越低,电子的动能越大,但势能更小,原子的能量变小。

电子的动能:,r越小,ek越大。

高中物理教案篇四

1.知道什么叫磁感线。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

所谓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出的一些有方向的,在这些上,每一点的磁场方向都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磁感线的基本特性:(1)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2)磁感线不相交、不相切、不中断、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从指向;在磁体内部,由指向。(3)磁感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磁场而假想的物理模型,在磁场中并不真实存在,不可认为有磁感线的地方才有磁场,没有磁感线的地方没有磁场。

2、安培定则

判定直线电流的方向跟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时,安培定则表述为:用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的环绕方向;判定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时要统一表述为:让弯曲的四指所指方向跟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电流或通电螺线管磁感线的方向(这里把环形电流看作是一匝的线圈)。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理解匀强磁场的概念,明确两种情形的匀强磁场

3.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二学习过程

1、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1)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

(2)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产生的。

(3)磁性材料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可分为材料和材料。

2、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匀强磁场(uniformmagneticfield)。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一些直线。

3、磁通量

(1)定义: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面积为s,则b与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magneticflux),简称磁通。

(2)定义式:

(3)单位:简称,符号。1wb=1tm2

(4)磁通量是标量

(5)磁通密度即磁感应强度b=1t=1

课内探究学案

例1、有一矩形线圈,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成角,

如图所示。设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面积为s,则穿过

线圈的磁通量为多大?

例2、如图所示,两块软铁放在螺线管轴线上,

当螺线管通电后,两软铁将(填“吸引”、

“排斥”或“无作用力”),a端将感应出极。

例3、磁铁在高温下或者受到敲击时会失去磁性,根据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其原因是()

a、分子电流消失b、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大致相同

c、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杂乱d、分子电流的强度减弱

三反思总结

课后练习与提高

1、磁感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感线的定性地表示磁场强弱。

2、磁感线,在磁体(螺线管)外部由极到极,内部由s极到极。该点与电场线不同。磁感线。

3、若某个区域里磁感应强度大小、方向,则该区域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它的磁感线是的直线。

4、对于通电直导线,右手大拇指代表方向,四个弯曲的手指方向代表方向。

对于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右手大拇指代表方向,四个弯曲的手指方向代表方向。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根据安培假设的思想,认为磁场是由于运动电荷产生的,这种思想如果对地磁场也适用,而目前在地球上并没有发现相对地球定向移动的电荷,那么由此判断,地球应该()

a、带负电b、带正电c、不带电d、无法确定

2、关于磁通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匀强磁场中,穿过一个面的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与该面面积的乘积

d、同一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大处,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一定大

4、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外面套一圆环,当圆环从磁铁的n极向下平移到s极的过程中,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如何变化()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d、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大

高中物理教案篇五

一、学习目标:

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

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快慢

【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自学互动一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一.知识回顾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 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 和 ,根据测量的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 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 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 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 ,用符号表示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物理意义是 。1km/h= m/s.

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考点点击

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脏跳动一次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打一个哈欠

(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3.某物体直径为125nm,该物体可能是

a一个篮球 b一个乒乓球 c 一根头发 d一种病毒

考点2:刻度尺的使用

4.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6.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你能读出测量值吗?

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

考点3:误差与减小误差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8.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43cm、5.45cm、5.46cm、5.44cm,则此物长应是( )

a、5.44cm b、5.45cm c、5.46cm d、5. 445cm

总结:

考点4:长度的特殊测量

9.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的选项是 (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在铅笔上,该铜丝直径为 mm.

总结:

考点5:静止与运动的判断

11、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12.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_______的,长途汽车是_________的.

13.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行船时,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剑落水时的位置;当船停靠到岸边后,在所刻记号下方的水中寻找剑,却找不到,这说明 。

14、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舟七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翟志刚放开了手中的飞行手册。绿色的封面和白色的书页,在失重的太空中飘浮起来并悬停在空中。这时的飞行手册相对于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15.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总结: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择 ,然后看研究对象相对于 是否有 变化。同一研究对象,由于选择的 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相同,叫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考点6: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6.《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考点7:速度的计算

17.单位换算:20m/s=__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____m/s.

18.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 )

a.小张速度 b.小王速度 c.小李速度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9.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飞机

20.图2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

度为______km/h,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______h.

21.观察如图3所示的出租车票,可知:乘车人在乘坐该车的时间内,该出租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车票中里程的单位是千米)。

考点8: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

23.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

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4.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4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5.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2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27.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20.斜面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按图填写下列表格(1)由此可知,物理学里所说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 内的平均速度。

(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

30.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 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高中物理教案篇六

知识目标

1、知道只受重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运动,是平抛运动.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它是本节的基础内容.

2、复习曲线运动的条件,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使学生理解匀变速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还可以是曲线运动.

3、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直线运动和运动合成的知识基础上,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合成的知识得出乎抛运动的规律,运动轨迹.

能力目标

训练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采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开门见山,给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定义,通过演示实验和频闪照片引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处理方法,接着讨论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最后通过例题加以巩固落实,同时又附有思考和讨论及课外小实验,比较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议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建议

平抛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物体的运动按路径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平抛物体运动是曲线运动的一个重要模型,同时也是同学们首次研究曲线运动.要结合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通过同学的讨论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同学利用运动会成与分解的知识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合成的知识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这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繁为简.掌握位移和速度公式,轨迹方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能力.平抛的教学重点是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再利用合成知识求平抛运动的位移及速度.这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方案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一、平抛运动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的运动

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学生举例;可看作平抛运动的生活事例.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

(二)用录像放慢动作,两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任何时刻总在同一高度,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三)利用课件1:引导分析水平方向:不受力,初速度求出初速度,所以要测水平射程.

高中物理教案篇七

1、知道液体的宏观性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有流动性),从而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微观粒子也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不变的平衡位置.

2、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初步说明液体表面张力现象.了解表面张力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建议

1、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分析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得出的.液体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在液体表面各部分间产生了相互吸引的力,即为表面张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课堂引入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的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使它们分散开来,我们看到自然界中物质的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便是由于分子的这两种作用而产生的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为了更好的研究微观分子的排布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我们分别研究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固体,今天,我们来研究液体。

板书:第三节 液体

二、新课讲解

1、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

问题:对比气体、固体,讨论液体与这两种物态的宏观性质具有哪些相似的特性?

教师给一提示:宏观性质有形状、颜色、硬度、延展性等等。

教师总结:

(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

(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

教师讲解: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它与固体一样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同时,又像气体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这些性质是由它的微观结构决定的。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分子的这三种聚集形式。

2、液体的微观结构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视频演示来表现分子的三种聚集形式;可以参考媒体资料)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是最小的,所以露珠、水银、失重状态下的水滴等等呈现球形。

问题:请学生们分析下面这些现象,并解释产生的原因?

(1)雨伞的伞面有细小的孔,为什么水不会从孔里漏下去?(因为水将纱线浸湿后,在纱线孔隙中形成水膜,水膜的表面张力使得雨水不致漏下.)

(2)将分币轻轻地放在一碗水的水面上,为什么分币会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

这是由于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形成一个张紧的薄膜,当分币放置上后,使得液体表面发生形变,产生弹力,这样受力平衡,所以分币会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

三、典型例题解析(参考典型例题)

四、小结

五、分析课后习题

高中物理教案篇八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学生能用计算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共和能的关系,推出重力势能表达式

(2)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一一控制变量法

(3)通过对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

1、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2、20xx年,俄罗斯某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教师引导:重力势能具有巨大的能量,有些可以为我们利用,也有些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加主动的改造自然。从而引入新课——重力势能。

环节二:概念建立

(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回忆功与能量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势能发生变化,很明显示重力在做功。由此引导学生探究重力做功的特点。

提出问题: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相关?

给出如下三种情况:

(1)物体竖直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2)物体沿倾斜直线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3)物体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让学生分别求出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对于第三种曲线运动的情况给出提示可以将曲线进行无限等分,每一份近似看成直线)。

环节五: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总结势能的其他种类。

四、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教案篇九

1、了解磁化与退磁的概念。

2、了解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问:为什么铁磁性物质磁化后能有很强的磁性?(铁磁性物质的结构与其他物质有所不同,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绕核旋转,这就相当于一个小磁体,称之为磁畴,磁化前,各个磁畴的磁化方向不同,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各个磁畴的作用在宏观上互相抵消,物体对外不显磁性。磁化过程中,由于外磁场的影响,磁畴的磁化方向有规律地排列起来,使得磁场大大加强。这个过程就是磁化的过程,高温下,磁性材料的磁畴会被破坏.在受到剧烈震动时,磁畴的排列会被打乱,这些悄况下材料都会产生退磁现象。有些铁磁性材料,在外磁场撤去以后,各磁畴的方向仍能很好地保持一致,物体具有很强的剩磁.这样的材料叫做硬磁性材料。有的铁磁性材料,外磁场撤去以后,磁畴的磁化的方向又变得杂乱,物体没有明显的剩磁,这样的材料叫做软磁性材料。永磁体要有很强的剩磁,所以要用硬磁性材料制造.电磁铁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失去磁性,所以要用软磁性材料制造。)

阅读

阅读

阅读

1、磁化:钢性材料与磁铁接触后显示出磁性的现象

5、硬磁性材料:磁化后撤去外磁场,物体具有很强的剩磁

软磁性材料:磁化后磁畴的磁化的方向又变得杂乱,物体没有明显的剩磁

热点推荐

上一篇:爱我中华演讲稿(模板14篇)

下一篇:2024年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活动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