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培训思想汇报
09年的7月,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第88个年头的7月,我们邳州大学生村官团体在邳州市委与井冈山市委的通力合作与辛勤组织下,幸运地成为全国大学生村官赴井冈山培训的排头兵。此行建立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得益于邳州市与井冈山市友好城市关系框架的构建,因此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我想,作为学习培训的主体,我们的主要责任与义务有二:一为传承和弘扬井冈精神;一为学习和借鉴井冈精神,即把这种精神光辉与邳州发展理念相互穿插渗透,进而促进两市的共同发展。
关于井冈山精神,胡锦涛同志作了如下的精辟概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短短二十四字集中诠释了近百年来井冈山革命斗争与建设发展的思路,高度凝聚了革命先烈与井冈山人解放思想求进步的精神内涵,是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国家的重要灵魂支撑。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新意识、有拼搏壮志的群体,但优越的现代化生活或多或少致使了我们理想、信念与信仰的钙质流失,而此次赴井冈山接受井冈山精神的洗礼和教育恰恰弥补了这种愈演愈劣的不良迷失,好在来时不迟。
久有凌云志,终于踏上了红色井冈山。杜甫登泰山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也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苏轼被贬至岭南却高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同样,郭沫若对井冈山也情有独钟,“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今天,我们也感同身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脚板丈量时光的长度,百年历史,想来不过弹指一挥间。戎马倥偬的岁月沉积成中华民族永世难忘的祭奠,以史为鉴可知荣辱得失,所以井冈山精神注定会代代相传。
从毛泽东、朱德、伍若兰、曾志等革命前辈忠于理想信念、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中,从井冈山烈士陵园、博物馆、大小井、龙潭、茨坪旧居、建军广场、龙江书院、黄洋界等记录了先辈足迹的历史遗迹中,每到一处、每闻一事都能激起我心底浪花无数。百年井冈山,百年红色精神的流传敢问这页史的震撼如何能被轻易折翻?曾经的风云际会而今都幻化成井冈山人民奋力拼搏、勇于争先的源动力,今天,漫步在这座踞山而立的城市中,街道两旁的参天大树、林立的别具地方特色的店铺以及质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井冈山人民,无不彰显着井冈遗风,流露着无以复制的万丈豪情。陆定一将军曾经在诗中写道:“井冈山,两样宝,历史红,山林好。”我们无法重写历史,但我们可以学习井冈山精神与历史,而井冈山昨日荒凉地、今朝不夜城的建设速度与理念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吸取。
从拓展训练到重走红军挑粮小道,这些苦心志、劳筋骨的历练总能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穿越河谷、攀登峭壁、顶烈日走十里山路,好一个“是非经过不知难”!然而我们终究是亲自体验了,并且凭借着从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中汲取的坚强毅力取得了超越自我的胜利。队友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帮扶,没有一个人掉队或半途放弃,这种精神的支撑大大增强了我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与团队协作能力。我以为,我们攻坚克难、齐心协力、勇于争先的表现完全可以理解为井冈山精神的一个闪光片段。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事务繁多,工作条件与性质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敢于胜利的决心、恒心,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只有经受得起清贫、困难和时间的考验,我们才能在广阔农村天地施展拳脚,大有作为。
井冈山培训的最后一堂互动课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奉献”二字的内涵,从倾听曾志的“生命即将熄灭的遗嘱”到上海知青杨洁如与井冈山的一生情缘,从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到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无名烈士,所有这些与理想、主义、信仰、青春有关的故事都可以归结、浓缩为“奉献”一词,分量之重,终于井冈山!邳州大学生村官此次井冈山之行开了第一营的番号,标榜的是“弘扬井冈精神,青春奉献农村”的旗号,同时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划下了一个导航性质的感叹号。我出身农村,深感只有双脚踏在土地上心里才最踏实。大城市固然好,但广大农村地区依然贫困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只有解决好这些掩藏在浮华背后的历史遗留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目标。既然选择了向后转、齐步走,那就要切实发扬井冈山精神中的奉献精神,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和人民群众一起踏上康庄大道。网上有人戏言村官是“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恐怕这也正揭示了村官队伍无私奉献的纯粹而纯洁的本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全民参与,我们年轻一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自然责无旁贷。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博大而精深,这些根植于红土地的产物值得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挖掘与学习吸收。我们背负希冀而去,满载硕果而归,可谓不虚此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井冈山精神的牵引下,我们将用辛勤的汗水在邳州广袤的黄土地上撒播一粒粒渴望成熟的种子,谱写一章章青春铸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