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论语中孝的语录(通用12篇)

论语中孝的语录(通用12篇)

小编:碧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这部书以孔子及其弟子之言行为主线,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教诲和思想观点。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也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追随。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思想的精华,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阅读并思考论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受论语中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所感动。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从自己做起,通过修身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品德。只有内外兼修、修身齐家,才能家庭和谐,进而治理国家和平天下。这给我启示,要成为一个称职的人,首先要关注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推进自己的发展并完善自我,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同时,在家庭生活中要注重和睦相处,互助互爱,这样才能构建美好的家庭。最后,我们还要为社会作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其次,论语中的“以德报怨”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孔子强调,面对别人的冷漠、仇恨或者背叛,我们应该表现出善良和宽容,用德行来回报他们的恶意。这并不是软弱,而是因为我们相信道义的力量,相信善良和真理最终会战胜邪恶和虚伪。这一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人对我们不好或者对我们持有恶意,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变得阴暗和恶毒。相反,我们应该保持自己善良和宽容的品质,用我们的行动告诉世界,善良和真理是伟大的。

第三,论语中对教育的重视让我深感敬佩。孔子认为,教育在塑造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教导学生要有刚毅、自律、诚实和谦逊的品质。这给我指引,教育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和品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第四,论语中强调“君子不器”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孔子认为,做一个君子应该追求德行和品格的提升,而不是沉溺于物质的追求。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至上的社会,追逐金钱和享乐似乎成了大家最重要的目标。然而,在这些追逐中,我们常常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东西:人格的提升和道德的追求。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精神和内心的世界,培养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

最后,我被论语中关于人际关系的教导深深触动。孔子强调,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待人友善和体贴他人的感受。这给我提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注重和他人的沟通和交往。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人带来好处和快乐。

总之,通过学习论语,我深深地意识到孔子的思想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对于我们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论语教导我们追求德行和品格的提升,注重修身养性和家庭和谐,以及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这些价值观将继续为我们提供指引,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我希望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论语的教义,能够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积极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二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其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感悟。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我们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选择,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挑战和选择,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我更好地面对这些问题,我不断地阅读一些有关人生的名言格言,其中《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语录给予了我极大地启发和帮助,让我进一步理解和思考人生的真谛。

第一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君子修道,做事,劝人” 。“修道”是指先修好自己的品格,然后才能去做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这些目标和理想需要靠我们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来实现。当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地学习和思考,懂得尊重和关心家人、亲友和社会的人,懂得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更有价值。

第二段:和为贵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和而不同,相成也;矛盾而相爱,其民也可与言计而未可与交易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和为贵,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沟通和协商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冲突和战争。在现代社会中,经常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都需要我们用更加聪明的方式来解决,通过和平方式达成共识和谅解,才能推进社会的长远和谐发展。

第三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社会负起自己的责任。当我们看到社会上的不平等和不公,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看看,我们要积极地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去为社会做出贡献。即使我们只是一匹夫,只要我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可以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无论是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方面,还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路上,不断地沉淀和积累是成功的关键。只有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五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并非善待别人,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想法,我们应该尊重差异,并尝试去理解和包容别人。最终,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的人际交往才能更加健康和持久。

总之,名人名言虽然只有简洁的几个字,却蕴含着博大的哲学和哲理。阅读经典名言,让我们了解人生的真谛,悟出哲学的奥义。感谢《论语》中的经典华章,让我们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的心志。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三

1、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踏遍青楼人未老,请用汇仁肾宝。

7、公以至仁,正以尽义,廉以树威,明以立信。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

11、平时的艰苦训练是战时胜利的保证,这才是对士兵的最大仁慈。我是一个很坏的家伙。我要让他们尝试一分钟的地狱生活,然后我又为他们痛哭!

12、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四

6) 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于丹

7)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于丹

8) 恒心与定力――心理的依据与底线。――于丹

9) 成功的职业,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于丹

10) 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于丹

11)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于丹

12)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于丹

13) 最快乐的方法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丹

14) 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于丹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五

庚辰立冬,游网数时,大快,作此篇,兼怀聊友。

子曰:“网而时上之,不亦说乎?有mail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聊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聊故而知新,可以为虾矣。”

子曰:“网而不聊则罔,聊而不down则殆。”

子曰:“速度喻于命,时间喻于钱。”

子贡问曰:“大虾何以谓之‘虾’也?”子曰:“敏而好网,不齿网费,是谓之‘虾’曰。”

袁公问:“弟子孰为好网?”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聊天,不灌水。不幸短命死矣,作业太重,考试大多尔。”

袁公问:“弟子孰为好网?”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网,不食饭,不夜眠。不幸短命死矣,速度太慢,网费大贵尔。”

子曰:“知网不如好网者,好网不如乐网者。”

子曰:“默而回之,聊而不厌,打字不倦,网费于我哉?”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日日上网之至于此也。”

子曰:“加我数元,上网可注册,可以免费升级矣。”(共享软件)

子曰:“我非生而知网者,好聊,敏以求oicq者也。”

子曰:“三人上网必有大虾焉;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黑之。”

子曰:“冲浪坦荡荡,money长戚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网费,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网,吾好色者也。”

子曰:“三军可以夺帅,网虫不可夺速也。”

子曰:“人无上线,必有近优。”

子曰:“虾而不傲,是谓之虾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网;不速,不如下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聊。”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六

1、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5、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1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3、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1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1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

16、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2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2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8、君子周急不继富。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3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2、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3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7、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3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子)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4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4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4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44、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4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46、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4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七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面就让大家看看孔子著的《论语》一书中的励志语录

1.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6.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 巧言令色,鲜亦仁!

9.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4. 朝闻道,夕死可矣。

15.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 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11. 德不孤,必有邻。

12.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5.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2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22. 君子周急不继富。

23.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4.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八

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

10、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

13、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4、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1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6、过犹不及。——《先进》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18、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19、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处:论语

2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2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6、一言而可以兴邦。

27、欲速则不达。

28、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论语

29、与朋友交而不信。:论语

31、当仁,不让于师。

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4、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35、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3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

37、伴君如伴虎。——论语

38、文质因其宜,繁约适其度。——论语

3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九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十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6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十一

1)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朋友,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2)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3)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4)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5)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6)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的力量更强大。

7)一个人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8)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9)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

10)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见得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也就来自天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与交流。

11)在今天看来,一个的发展往往不在于终极理想有多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12)许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观点可能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他能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的观点。

13)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4)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15)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16)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17)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

18)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遗憾。

19)《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中孝的语录篇十二

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本文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一些论语名言语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6、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9、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0、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1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2、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16、德不孤,必有邻。

1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曹操龟虽寿

19、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22、大德必得其寿。—— 《礼记·中庸》

2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7、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

28、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29、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0、欲速则不达。

3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子罕》

3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6、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37、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38、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一日为师,终生为友珠玉不如善友,富贵莫如仁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示例:老师讲的这些话,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示

41、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4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44、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

4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论语

4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47、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论语

48、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陆行不避凶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49、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

50、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开业营销的策划方案(精选9篇)

下一篇:2024年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