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案(优秀9篇)

2023年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案(优秀9篇)

小编:薇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案篇一

《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为了落实新课程要求,尊重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精读课文,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2、能用“即使……也……”“不是……是……”练习说话。通过谴词造句,让学生在语文基本功上有所提升。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在夜里安全飞行”。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

为了抓重点、破难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教法:借助多媒体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积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我在教法中渗透的学法是,让学生参与语文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语言,感受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清楚的感观认识。

(二)围绕中心句让学生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围绕中心句提出问题。

2、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探究科学家进行的三次不同的试验。

3、抓住重点词“配合起来”展开教学。不仅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用词的严谨、准确,认识到在以后的读书、写作过程中“准确用词”的重要性。

4、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所以我在结束新课时,让学生查阅、收集更多关于仿生学的资料。

板书是一节课重点内容的缩影,教育部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边总结学生发言,边板书的方式记录板书。中间的'板书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点的把握,而右的副板书则体现了本节课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同时,大胆地鼓励学生创意板书,发挥他们的想象。这样简洁生动、形象直观的板书就形成了。

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案篇二

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2、质疑: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生读课题)

1、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

3、出示生词。

蝙蝠、飞蛾、蚊子、苍蝇、铃铛、障碍物、荧光屏

清朗、敏锐、横七竖八

捕捉、避开、揭开、推进

4、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以下几点:一是蝙蝠的飞行,以及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5、相继找出相应的段落。

1、自由朗读

2、小组合作填表: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小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1、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骗幅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除了蝙蝠,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生物拥有神奇的本领,从他们身上,我们人类也受到了许多启发。出示“资料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找一找自然界中的生物还有哪些神奇的本领,想一想,从他们身上,我们能过学习到什么?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试一试,自己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作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比和展示的内容之一。)

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案篇三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极其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理解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

: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原理。

蝙蝠、雷达的资料,仿生学资料,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情境教学法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情况?从以上介绍中看出蝙蝠有什么特殊本领?(夜行本领高。)

二、了解蝙蝠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书上哪些语句是介绍蝙蝠这个特殊本领的?(指名读)

2.指导朗读。读出对蝙蝠佩服的语气。

(二)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完成这个试验报告。(小黑板出示报告单)

3.小组交流。

4.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课件演示试验过程,验证学生自学情况)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过渡:针对以上结论,你有什么疑问吗?(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全班交流,共同释疑。(课件出示蝙蝠探路方法)

3.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经过了怎样的研究?“反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三、了解雷达

1.(课件出示雷达图)这又是什么事物?板书:雷达

谁来介绍一下雷达?(学生交流资料)针对雷达的这些情况,你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

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课件演示雷达探路过程,请学生看课件叙述雷达探路过程。)

四、弄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1.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认为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

2.比较蝙蝠和雷达相似处。(课件出示填空内容,指名填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3.编演童话故事、整合课文内容。

(1)创设情境。

一天晚上,蝙蝠飞出来找吃的。突然,它发现了一架飞机在空中飞翔,蝙蝠非常奇怪,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呢?蝙蝠决定去拜访飞机。见面时,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准备)

(2)学生表演。

五、总结、升华

1.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人们的哪些发明来自生物的启发?(课件出示生物引起的发明)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同学们是不是也想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六、我想做:

1.课后阅读有关创造发明的读物。

2.办一份有关创造发明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蝙蝠和雷达

(启发)

嘴天线

障碍物

耳朵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案篇四

1.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在自学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横七竖八”造句。

教学重点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张练习卷(填空1.归纳段落大意要注意什么?

(1)要抓住主要内容。

(2)语言要简练。

2.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

教师给方法,出示小黑板。“独立成段的抓重点句;合并成段的,舍弃次要,抓主要。”

3.学生根据方法,讨论如何归纳段落大意。

(讨论过程:第一段中的第1 自然段讲了一架飞机在安全夜航。第2 自然段就这个现象提出问题。段意可概括为,由飞机夜航的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第二段中讲了先提出蝙蝠在夜里为什么会有高超的飞行本领,讲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最后揭示了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这么多内容,要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题2,选择正确的第二段段意。第三段只有一个自然段。讲了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安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还着重讲了雷达的工作原理。这两点中最主要就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把这个作为段意就可以了。)

五、分段练习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

六、个人利用工具书,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七、全班交流

(一)提出难懂词语。

(二)大家进行解答。

八、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九、作业

预习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三、变序教学,先学首尾段

(一)默读首尾段,了解写作特点。

(二)提问:

1.文章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

理解词语:漆黑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阅读的兴趣。)

3.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理解词语:“摹仿、启示、障碍”。

(板书:天线、荧光屏、电波、反射、障碍物)

4.先提出问题,最后解答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首尾呼应)

四、学习第二段

(一)个人小声阅读第二段。思考: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是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边读边划。

(二)提问:

1.蝙蝠夜间飞行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蝙蝠不但能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无论怎么飞,也不会同任何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的避开,通过“即使也”这个词看出来的。)

2.从这些特点中反映出什么?(蝙蝠夜间飞行,就如同在白天飞行一样动作灵巧,反映敏锐。)

(三)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个人默读4、5 自然段。

2.找单人读4、5 自然段。

大家思考:

(1)课文对哪次试验作了比较详细介绍?

(2)对试验做了哪些介绍?

(四)学生议论发言,理解词语“横七竖八”。

(答案:课文把第一次试验叙述得比较具体,讲了试验的时间、场所、条件、情况和结果。)

(六)教师小结:

科学家针对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做了三次试验,第一次排除了视觉在夜间飞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写试验时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详有略,同时使我们知道写试验情况时应介绍交代什么。望同学们学习这些写作方法。

过渡:蝙蝠到底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七)单人读第6 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划、划出与问题有关的重点词语。

1.提问。

2.理解词语“反复研究”、“终于”。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1)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认真、不辞辛苦、刻苦钻研的精神。(2)结论是来之不易的。)

3.让同学画画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草图。

4.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飞行的。

(板书:嘴、耳朵、超声、反射)

过渡: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

五、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一)同座位的同学议论,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

1.学生试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

2.做填空练习。

3.对照投影或板书说说雷达和蝙蝠的对应关系。

(二)讨论发言。从这一事例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由议论。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也是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六、请三名同学读全文

七、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讲叙科学家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到原因,从而得到启迪。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安全飞行的事例,使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多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向科学家学习,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课时

一、交代本节学习任务: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要求能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理解运用。

二、温习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接力朗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词的读音

(一)学生自己读生字表和课后词语。

(二)用生字词的卡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四、学生个人分析和记忆字形,懂得意思

(一)分析字形结构,偏旁部首。

(二)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扩词,丰富词汇。

五、集体学习

(一)要强调字音的生字有:

“即”是第二声“j0”,不要读成第四声“j@”。

“塞”是平舌音,要读准。

“竖、钟、超、障”是翘舌音,要读清楚。

(二)要强调字形的生字有:

“即”字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荧”字下边是“火”,不要写成“虫”或“玉”。

“配”的左半部不要少写一横。

教学步骤:

(三)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哪些字音易读错,然后,说说要注意什么。再找一找哪些字形易写错,怎么记住它们。

(四)区别形近字,组词练习。

坚( )荧( )配( )摹( )塞( )

竖( )萤( )醒( )幕( )赛( )

(五)学生提出难理解的字义或词义,大家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进行议论解答。如: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意思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障碍——阻挡、限制。本课指超声波遇到影响、限制的东西就反射回来。

六、造句指导

(一)弄懂“反复、证明”的意思

“反复”在本课中是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的意思。

“证明”在本课当作动词用。是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事物的真实性。

(二)教师造范句进行引导。

反复——经过反复练习,小红终于把《小青蛙》这支曲子弹会了。

证明——看见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不一会儿天上飘来一片乌云,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的是对的。

(三)学生练习造句。

注意用这两个词造句时,要把事讲清楚,不能太笼统、太含糊。

七、练笔

(一)带领学生做一个《吹球》的小实验。

(二)说说实验过程。

(三)按照课文中介绍试验的方法,把这个实验的经过、结果写下来。

八、作业

(一)写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案篇五

1.选取自己喜欢的地点分享给大家,列出推荐理由。

2.强调分享的原因,引发听众共情,激发向往之情。

3.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体现其吸引人之处,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课件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

师:我相信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使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二、明确目标(出示课件3)

1.过渡: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那么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也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3.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出示课件4)

a.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b.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出示课件5)

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个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分析示例,打开思路。

1.同学们先看看书上的例子吧!

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

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并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出示课件6)

(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四、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2.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3.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4.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由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出示课件7)

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真实的感受。

五、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板书:开头中间结尾)

拿我们要写的这篇习作来说,应该怎么来列提纲呢?

推荐一个好的地方(提纲)

(出示课件8)

开头: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

中间:(分写)

第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

第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

第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

第四种:展开合理想象。

结尾: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总写)

2.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3.交流提纲。

六、动笔练习(出示课件9)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景物写具体。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2)写完作文要检查。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那么现在拿起你的大作大声给我们朗读一下吧。如果在朗读过程当中发现什么有问题的地方,那就改吧,直到你读起来觉得很顺畅,听起来很舒服为止。还可以请同伴提提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

七、分析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景物地点的'文章,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

板书设计:

推荐一个好地方

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开头中间结尾

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阶层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案篇六

将《蝙蝠和雷达》这篇科普小短文教出语文课的味道,在上午连续两堂语文课上,我和孩子们投入快乐而有效的学习中,回顾如下:

一接触课题,我便开始“做文章”,认识“蝙蝠”的字形,初步了解“蝙蝠”这种动物,了解“雷达”这种装置的特点,二者以“和”连在一起,课文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呢?有效提取查找的资料,有效提问题,课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文章篇幅不长,结构也清晰,加上提前预习,总分总的结构,分成三个部分,每个孩子都很清晰。如何用简短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我采用几种方法,一结合课题说一说;二是读文找出中心句;三是结合板书强化说。对于查找中心句,由于是初读,由不精确到精确的概括还需要引导——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模仿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从而使飞机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学会概括,学会在初读时建立文章结构,需要每节课强化,需要教师点拨,给予方法,以便举一反三。

蝙蝠在夜里飞行的本领如何呢?抓住“无论、从来没,即使,也能”这个句子引导孩子充分品读感悟。设计了几个层次,效果不错。1.结合问题,找句读句。2.结合理解,指导朗读。你觉得蝙蝠飞行本领怎么样?夸一夸,读一读。3.比较句子,关注句式。去掉“即使..也能..”不影响表达意思,但表达效果却不一样,你发现什么?引导孩子关注后面通过“个例”的补充说明,更能表达蝙蝠飞行的本领了不起。4.运用句式,落实练笔。孩子们有了前面的充分学习,写的句子还是不错的。如“蝙蝠飞行的本领可真厉害呀!无论在漆黑的山洞还是在茂密的森林,从来没见过它和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极细的蜘蛛网,它也能灵巧地避开。……潜入词语,潜入句子,充分品读,抓住一线,充分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就是语文的味道。

关于三次试验的内容,我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内容就摆在那儿,一个表格,一番默读就能呈现。我把重点放在,三次试验作者是怎么写的?你发现什么?一是详略的安排,后两次的试验略写,避免重复,简约而不简单;二是用词的准确性,动作的词值得品味。”关于实验结果,我注重两点,一品读词语“反复研究”,二是创设情景读,试验结果得来如此不易,快快开个“新闻发布会”吧,引导孩子们多读,这也是文中重点要了解的内容,我则把“发布”的内容,以板画呈现出来,更直观地强化理解。三是关注过程部分的结构安排,又一个总分总式的结构安排巧妙地结合在里面。

文章的结尾,采用“创设情境,迁移练笔”的方式得以落实。情景:在漆黑的夜晚,蝙蝠遇到一个陌生的“家伙”,没想到这个“家伙”竟然和他打起招呼:“嗨,蝙蝠老兄,你认识我吗?”引导孩子们写一写两者之间的对话,孩子们兴趣很高,写的语言也很有意思。如此设计,巧妙地把文章的重点内容,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雷达工作的原理得到巩固和强化,有情趣也有实效。

都说“春天不是读书天,之乎者也惹人嫌”?呵呵,只要用心设计,有效落实,课堂也可以使充实的,快乐的。

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案篇七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自制软件、鹏博士

2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7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案篇八

1、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一、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蝙蝠)

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板书:夜间飞行)

二、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节,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1、学生自学。

2、检查:多媒体出示第3节。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灵巧)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c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3、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师述:对呀,这时,我们都会想:老师指末句,生齐读。

三、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小节,同时用大圈圈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用“———”

第5节。

(多媒体出示表格)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 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四、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2、同桌自学第六节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第六小节。

a、老师根据回答划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个儿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板书: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6节。师1、3 生2、4。

5、问: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六节)

五、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板书: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7节,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多媒体出示课后第三道填空。(口答)

4、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并上黑板板书:天 线无线电波荧光屏

5、集体朗读第7节。

六、总结:

七、作业: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案篇九

1.识记本课生字。

2.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懂得蝙蝠飞行的原理。

3.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设疑。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

出示课题:34蝙蝠和雷达

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雷达是什么?大家在预习时都查了资料,谁愿意介绍一下?

(2)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初步感知,整体阅读。

1.读课文,边读边想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悟:雷达是根据蝙蝠的探路方法发明的。

三、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既然雷达是从蝙蝠的探路方法得到启示的,那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1.让我们先来看看蝙蝠的探路方法

教师引读:

谈谈你对蝙蝠飞行技巧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出示: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比较一下这两句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

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1)蝙蝠到底是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呢?

读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请用直线划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

(2)科学家们依靠几次试验得到证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组学习

比较三次试验的方法完成表格:

试验的条件()

第一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第二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第三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试验得出()

(3)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呢?读读课文,说一说。(配合图片,进行理解)

2.让我们来看看雷达是如何工作,给飞机导航的。

读读课文,再来谈一谈。

3.你能谈谈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它们的共同点是:遇到障碍物会将无线电波反射回来。

四、归纳总结,课外拓展,收集信息。

1.人们正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启发,发明了飞机的导航系统。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从而产生的发明。

比如:看到鱼能在水中自由沉浮,发明了潜艇。这些,被叫做仿生学。

2.请你查找有关资料,看看人们还有哪些发明和动物有关,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

热点推荐

上一篇:银行个人工作年终总结(优秀10篇)

下一篇:正规个人租房合同通用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