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心得体会 青春期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模板9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心得体会篇一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作为青春期学生的教育者,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这一阶段,以便他们成为独立、自信和有责任心的成年人。经过多年的实践与体会,我发现以下几点对于青春期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青春期学生教育的基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点导致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和特殊需求。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状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他们表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耐心和包容,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在青春期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青春期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时期,他们渴望知识的积累和个人成长。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兴趣,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和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如实践探索、小组合作、游戏化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次,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和决策权是青春期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青春期学生正在经历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过程,他们希望能够自主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和决策权,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人际关系培养、社会实践等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决策空间,使他们逐步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成年人。
最后,加强青春期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青春期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身体、心理、道德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设体育课程、心理疏导、品德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情感认知、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备多方面能力的青年。
总之,青春期学生的教育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具有无限潜力和成就感的工作。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和决策权,以及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的种种问题,培养他们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积极向上和有责任心的成年人。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平等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青春期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心得体会篇二
我们每个人都是因为有了孩子,才从孩子变成父母,而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孩子越长越大,父母却开始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难以管教,什么都要和自己对着干才开心,很是令人头疼。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并告诉你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孩子从幼年到成年,会经历3个特别的时期,期间都会表现的很逆反—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区别对待。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孩子的行为,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出现在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一般是在两岁半到三岁左右。不过现在的孩子大约1岁前后就开始表现的“叛逆”了。一方面现在孩子的确越来越聪明了;另一方面是父母们养孩子更加小心,也因此对孩子更早、更多说“不”。孩子们说出的第一个“不”,就是从父母这里学来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行动上,常常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不同意、反对的态度;语言上,则开始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这是孩子从意识上最早开始的与父母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感受与他人分离的快乐,并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优秀的个人品质。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同于婴幼儿时期的宝贝,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如不愿意让家长拉手,不让父母叫自己“宝贝”或小名了,要求叫他的全名;凡事都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大人说东,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不讲道理,爱哭、比较娇气等。
脾气秉性的突然转变,以及强烈的逆反心理都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常见现象。孩子进入学校后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急于想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因此会开始要求独立,行为上想要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表现为说话做事老气横秋、独立、有个性。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这样,在身体与心理矛盾的自我纠结和成长中,孩子开始有了更多样的情绪体验。对女孩来说,会变得内向并体验到自我怀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绪;对男孩而言,则更多地体验到暴躁和愤怒。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很好面子,自尊心强;重视同伴关系,易受同伴影响,所以可能会做一些并非自己意愿但同伴认同的事,如抽烟、喝酒,这些行为虽然父母不认可,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成人的象征,代表他们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等。这也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会面临一些危险,如网络成瘾、早孕、酗酒、犯罪等。
有的父母会过度忧虑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希望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我们必须首先要学会信任孩子有这个能力。事实上,大多数孩子也的确能顺利度过这个特别的时期。
要重点提醒的是,针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很有必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不要以为孩子大了就不用陪了。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多与自己的亲戚朋友走动。别让孩子们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经常宅在家里玩电游。孩子们有自己的社交,拥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有自己尊敬的长辈等,这些都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话,即使不能跟父母说,他们也还能有别的倾诉渠道。
同时,父亲的.功能尤其显得重要。父亲最好能够跟这个年龄的男孩做朋友。记得,对你的男孩来说,要紧的不是你如何说他、批评他、指点他,而是他信任不信任你,在你身上,他能否看到一个成熟、有责任感的男人的样子。对于女孩来说,父亲不能刻意疏远。女儿长大了,不少父亲不会再像对待假小子一样亲近女儿了。保持一定距离是对的。但是仍然需要保持对你的女孩情绪和情感上的关注、支持。这对她们很重要。
不同时期的孩子有不同的困扰。对于他们的不听话、叛逆,父母要有清醒的认识。另外,父母言行不一或身处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更容易逆反。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和榜样,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只会招来孩子的不满孩子还怎么听从大人的话呢?另外,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孩子要么厌恶父母的行为,要么逃避这样的氛围,父母将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孩子只会越走越远。
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心得体会篇三
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作为中学教师,我深知教育学生青春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多年来,我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关于青春期学生教育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围绕着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从师生关系、学科教育、身心健康、学校活动以及家校合作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青春期学生的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青春期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和独立性发展的阶段,他们追求自己的独特性和尊重,需要被理解和关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他们建立平等和信任的关系。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指导。这样,学生会感到被尊重和认同,在教育环境中更加积极和愉快地成长。
青春期学生正面临着学科知识的增多和挑战,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科教育中,我们要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学生的兴趣、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开展实践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到全面教育的益处,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迅速,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困惑和压力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们要提供合理的学习压力和适度的休息,帮助学生平衡学习和生活。此外,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和睡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享受健康快乐的青春期。
第四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
学校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因此,在青春期学生的教育中,我们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学科竞赛、社团和学生会活动等。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社交能力。通过学校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第五段: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家庭是青春期学生最重要的支持系统,而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向家长传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进展。通过家校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引导。在青春期学生的教育中,家校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要携手合作,为学生的成长营造更好的环境。
总结: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我深切体会到青春期学生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面对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全面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青春期学生成长,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心得体会篇四
1.定力不强,容易被误导
有些初中生,在刚刚进入校园时,是一个十分和善听话的学生,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学校外面的一些人和事,就会不自觉的进行模仿,而后把这些恶习带到学校中。很多爱打架,吸烟他、逃课的学生都是由于定力不强,受到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叛逆心理。
2.厌学、逃学
这种现象在学校中也是十分普遍的,尤其到了初三复习时,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成绩落后,对学习失去信心,就产生了叛逆心理,厌学、逃学,不听老师的话。
3.自以为是
这个现象就与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中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就形成了高傲、自私的性格,而且这种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很多学生在学校中,在学习上,不听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只顾用自己的方法,当成绩无法提高时,也不接受老师的意见,固执己见。
4.自卑和自负
有些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对荣辱有了认识,总觉得自己的家庭或者学习上不如别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的性格,相反,另一部分学生却认为,自己应当从平庸中走出来,在各方面都应当超过别人,因此经常采用一些不当的方法想吸引别人的注意,比如怪异的头型,各种奇装异服等。
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心得体会篇五
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年轻的学生们在这个阶段面临着身体与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需要理解和关心这些青春期学生,并通过合适的教育方式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阶段。在我多年的教育经验中,我总结出了几点关于青春期学生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非常重要。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剧烈和复杂的,他们经常面临着情绪的波动和自我认同的困惑。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也需要设立明确的规矩和界限,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格和价值观,避免走入不良的行为路径。
其次,鼓励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青春期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学习和社交活动的兴趣在增加,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和学校的社团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青春期学生可以培养各种技能和实践经验,建立自信心和团队意识。此外,我们还需要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第三,培养青春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青春期学生正处于从依赖于他人到独立自主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制定学习目标,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方法。同时,我们也需要督促他们对学习的负责和自律,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此外,关注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青春期是一个成长发育和身体变化最快的阶段,因此青春期学生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帮助。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心理健康,对于青春期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对于青春期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和家长应该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通过家校合作,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和有效的教育。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关于教育和培养的建议,家长可以向学校提供有关学生的信息和建议。只有通过双方的支持和合作,才能为青春期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青春期学生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鼓励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关注身心健康,以及加强家校合作,这些都是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更多的教育者和家长,为青春期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关怀。
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心得体会篇六
这个时期是宝宝“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如果受到大人的打压或错误引导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做选择的方法代替“不”。这种方法便于家长进行良性引导也不会给孩子控制感。
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爱模仿大人,但宝宝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完成大人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宝宝完成之后给宝宝一个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还能锻炼他的动手能力。
当宝宝缠着父母无理取闹时,父母应该学会制定规则,学会说“不”,给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
叛逆期的宝宝总有很多情绪想表达,但孩子年纪小,还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时候父母就要积极帮孩子组织语言,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7-9岁,准大人期:
涉及到孩子的事情时,要给孩子权利自己决定。
不要总是责怪孩子学习不好,要给孩子减压。
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适度关心避免给孩子过度压力。
孩子的事情大多是父母一手包揽,孩子在叛逆期往往意识不到家长在“帮”他,所以把事情交给孩子办,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很多情绪和想法表达,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沟通,还要注意沟通方式。
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心得体会篇七
青春期的孩子的内在世界充满了力量,好的引导,这股力量将会建设性发挥,如若处理不当,这些能量,成为随时可以爆发的火山,整个家庭,甚至是学校都将会被波及。
1、年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
2、性别特点——具有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比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4、诱因特点——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激烈对抗。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我们需要多参加孩子的活动。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还要进行他们不愿意的培训,使得孩子们没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讨厌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长让孩子学习的时候也适当的给他们玩的时间。
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叛逆期的出现是对家长一种紧急的警告,提醒他们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要用对待大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抉择,支持他们做事的方式,支持并放飞他们去外面的蓝天中飞翔,这样才能培养出敢于搏击苍穹的雄鹰。
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心得体会篇八
6月7日,我参加了王教授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感受极大。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感受。
教育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性质、内容比较简单,但教师心理容易被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所困扰,当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会造成教师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所以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
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如情绪转移、向朋友倾诉、适度发泄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平衡。
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能自高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待人处事既有自知之明又有容人之心。
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四是科学地正视自身的生理健康。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生理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方面发生某种病态,就会引起心理方面某些症状,教师要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健体活动,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因此,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心得体会篇九
这个是最根本的,也许很多父母和孩子都会有代沟,总琢磨不到孩子想什么,可是做为父母,你们有真心实意的和孩子沟通过么?不要拿自己是大老人什么的来压孩子,这个是孩子最反感的,要和孩子想朋友一样沟通。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2、学会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
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就要做到能够与孩子换位思考,经常关注孩子的感受,要记得孩子的生日,记得学校开家长会的日子,孩子考试考好了给予相应的奖鼓,考不好也要多多鼓励,千万不要去太过去责备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错了要给予他更正,正确的引导孩子。
3、不要总反对孩子想做的事情:
有一些父母总把孩子当做小孩子,这不让他做,那不让他做,比如做完作业了想看一下电视,作为家长不应该反对的,这也是孩子需要的放松的空间,如果你叫他不要看,叫他会房间看书什么之类的,虽然他不情愿的回到房间了,可是他会认真看么?这样根本没有用的,就让他放松一下吧,放松完了自然会回去好好认真学习的。
4、放下权利给孩子,但绝对不是放任:
如去哪里玩啊,去吃饭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但孩子的一些过分的要求又不能依之,不然日后他会自己放任自大,这样会更难教育了。
5、避免“打”“骂”的误区:
一些家长只要孩子不听话,做错小些事情就对孩子有打又骂的,总以暴力制止。长期这样下去,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经有了阴影,总会怕做错事情,然而不够去做,生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6不要总是向孩子施压,给孩子一定空间
不用总对他说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考试每科都要有多少多少分以上什么的之类的话,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多交一些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