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优秀范文11篇

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优秀范文11篇

小编:储XY

医师是社会上备受尊敬和信任的职业群体之一。通过主题征文活动,可以进一步提升医师的职业形象,树立医师的良好品德、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促使医师们更加自觉地履行职责,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征文优秀范文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征文

《平凡的一天——血液净化室》

每个综合性医院都有那么一个病人群体,他们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医院度过,作息时间规律;也有那么一群白衣天使,他们每年没有春节,没有小长假,365天不分昼夜的准备全院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她们守护了他们,他们感恩她们;她们变成了他们最亲的人,他们成为了“陪伴”她们最多的人。

无论炎夏还是寒冬,每天清晨6点,夜色刚褪去的天边,刚露出鱼腹白,她们就已经匆匆赶到了医院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医生开始预检分诊,查看每个透析患者,体温、血压、体重,并根据血检结果,调整透析方案;护士开始安装透析导管,调整透析机参数。直到上午8点多,六十多号患者都开始透析后,医生便开始了查房,询问每位患者透析过程是否出现头昏头痛、心慌胸闷、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在家是否规律口服药物,血压是否平稳,有哪些药物需要调整,有无过量摄水摄盐,夏天是否大量进食水果,冬天穿衣厚重,透析通路是否通畅。医生每日询问这些看似稀疏寻常的问题,却是“一不留神”就能夺走透析患者生命的“洪水猛兽”。护士则不断巡视病房,每小时查看、测量生命体征,注意血流量、静脉压的变化,透析液的温度、破膜、凝血,还要注意一些突发的危急情况,如:空气栓塞、低血压、低血糖、心脏骤停等等。更多的时候,她们还是患者的心理辅导师,与患者诚恳交谈,信心鼓励:快乐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要勇敢的面对生活。

10点多,医生查完房就要根据查房的病情变化,开立新医嘱,调整患者用药,尽可能控制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直到中午11点,也是一天中最忙的时间。上午4小时的透析结束,她们开始为每个透析患者测量体温、血压、体重,确保每位患者都做到充分透析。护士开始对透析机进行清理消毒工作。同时下午的透析患者已至,她们有条不紊的开始透析前的预检分诊,查看每个透析患者,体温、血压、体重,并根据血检结果,调整透析方案,询问每位患者在家用药情况,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安全上机透析。如果有未能按时“上班”的患者,医护人员就需要打电话询问没来透析的原因,是没有赶上进城班车,还是需要调整透析时间,当然也不乏有突然离世的患者……直到所有患者透析顺利结束,她们就开始对病区及透析机开始消杀,为明天的患者提供安全、暖心的透析环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尿毒症透析的患者越来越来,而医院单次能接待的透析患者数量有限,为尽量服务到每一名需要透析的患者,医护人员不得不开展三班,甚至是夜间的透析工作。日未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了她们的“标签”。

透析室的一天极其平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不息,透析不止;透析室的一天极其不平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让他们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让受尽病痛折磨的他们,也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温暖港湾。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坚守,只为实现我们曾经的医学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篇二: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征文

《一名急诊医生的修炼》

8年前,我从一名内科医生转为一名急危重症医生。8年间,医院和科室都在飞速发展,而我从一开始新手上路的“忐忑”,慢慢也有了一些职场老鸟的“从容”。

医学并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而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捉摸的知识系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指引和医院、科室的发展,给了我们不断学习的机会。工作中,除了学习,也有习惯和本能,还要靠一些经验,有时也有一点运气的成分。虽然我们知道的和追求的目标之间总会有一段差距,不过正是这个差距驱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3年前的一天,新冠疫情正肆虐中华大地,全民紧张的时刻,急诊科还是一如既往地进行着每天的工作。记得当时120出诊接回一80余岁女性患者,因晚饭后在厨房洗碗时突发晕厥倒地,导致头颅后枕部血肿。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的病史。接诊到患者时,患者已经清醒,对答如流,四肢活动自如,但是患者血压显示正常的低线上,心肺无异常,上腹感压痛。这让我很困惑。

晕厥最常见的是神经源性或是心源性,为什么会出现血压偏低和上腹压痛,而且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在此之前患者并无上腹疼痛、呕吐、腹泻、黑便的病史,心中总有声音在提示着我:患者病情并不简单。患者头部血肿头颅ct的检查是必需的,因疫情刚开始,核酸检测并未普及,患者住院需行胸部ct筛查,现在患者腹部有体征,是不是还需要一个腹部ct的检查?如果这样总体费用会比较高,家属能不能理解和接受?种种情况使我难以抉择,最后只能协调放射科医生扫胸部ct时稍微多扫一点腹部,能看到肝胆胰脾就好。就是这多扫的一点,就发现了大问题,患者肝脏有一个巨块型肿瘤,并且已经破裂导致腹腔有出血,所以患者虽有高血压,但就诊时的血压只是在正常的低线,因为血压降低导致患者大脑供血不足而晕厥倒地。

当我们把结果告知家属时,家属已是惊讶不已,因为患者平素精神状态良好,没有腹痛、食欲降低、体重下降这些肿瘤前兆的表现,可能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下降,入院的第二天早上患者就去世了,但家属还是对我们感激万分。如若当时忽略了患者的血压偏低及上腹疼痛的情况,患者迅速死亡,可能又是一起医患纠纷。医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并且要对它追根究底。

这让我回想起另一个案例:40余岁男性,因头疼1周左右来院就诊,头痛程度并不剧烈,但是患者外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患者就诊时已是6月份,却戴着一个和他衣着并不协调的毛绒帽子。我回想起在重医神经内科转科的时候,很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头痛的病人都喜欢戴着一个帽子保暖。虽然患者在一周内做过头颅ct,但直觉提示患者需要复查一个头颅ct,经沟通,患者最终同意了行头颅ct检查,结果证实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经住院治疗后,最终患者预后良好。如果当时没有坚持复查头颅ct,患者离院回家可能会迅速昏迷。

工作时间越长,接触病人越多,就会发现我们不仅要掌握疾病的一般发展规律、熟知恰当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洞悉具体的细节,急诊医生更是要在那个特定的时刻利用特定的资源,出诊时还需要用上数量有限的可调配的人手,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机挽救病人的生命,但事实是“我们知道的和我们追求的目标之间总会有一段差距”,总有一些不能尽善尽美。

人们常常关注那些伟大的运动员,从他们身上寻找成功的秘诀。对于我们医生来说,运动员身上的确有一些长处值得学习,比如:毅力、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地练习和实践。不过医学领域和运动场有两个关键性的区别:第一,我们输赢的“赌注”是人的生命;第二,急诊医生的每一次出诊都没有教练,事先已不会有相同情形的演练;你永远不知道你即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病情。

当病人面临生命危险时,我们做出的任何决断、发生任何的疏失,从本质上都关乎病人的生死存亡,大众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会让我们压力倍增,我们只能竭尽全力发挥专业,让每一个人尽可能地活得健康长久,但具体到每一个病人的时候又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一方面,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尽可能多的掌握浩瀚无边的信息,但每每遇到一些新的疑难情况,我们的所知又总是不够完备;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在工作中体现人性化,态度和蔼、满怀关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但医疗工作之所以让我们热爱,就是因为在解决了每一个困境、挽救了每一个生命之后所获得的快乐总是无可替代的。

随着医院发展、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我们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病种越来越繁多复杂,医生的自我修炼也永远不会停止。医生做出的每一次选择都很难完美,但当每一个正确的决策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成功拉回时所获的快乐,绝不亚于nba球场上最后一秒的三分绝杀,令人热血沸腾、久久回味!这也是支撑着我们一直走下去的动力。不断地在磨炼中完成一次一次的蜕变,是医生一生都在做的事!第五个医师节,献给每一位奋斗在临床一线的医师们!

篇三: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征文

《一夜无眠》

“医心向党,踔厉奋进”,心在哪里?路在何方?在这里,我们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有的是,一个一个小片段,一个一个小小的脚印。

那又是一个无眠之夜。

夜深了,忙碌的一天,终于可以休息了。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明哥,阿源又来我们科透析了。”

小凤焦急地报告着,眉宇间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一丝慌乱。

阿源?我陷入了沉思。阿源,身世超可怜的娃!8岁确诊“肾病综合征”,开始激素治疗。由于长期吃激素,个子一直长不高。后来激素效果不佳,反复复发。12岁那年父母离异了,和爷爷奶奶生活,因为激素效果不好,需要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单枪匹马一个人到广州拿药,想想这个年龄的孩子一个人去广州拿药,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16岁那年出现肌酐升高,开始透析治疗。年纪小,却已在鬼门关上走过好几回了。

“明哥……”,小凤又轻声叫了一声,把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我冷静地说:“没事,先看看病人吧。”

我们迅速走向病人,还没等靠近,就听到病人呼吸急促的声音。“陈……陈医生,这次……这次我……我还能赢吗?”阿源艰难地抬起头看向我。

5l/min氧浓度下血氧饱和度89%,血压205/112mmhg,呼吸32次/分,脉率122次/分,双下肢重度水肿。我赶忙拿听诊器听诊心肺,双肺满布湿啰音。我宽慰他说:“能,你坚持一下,我们这次一定也能赢的!”

我连忙扭头嘱咐小凤:“患者水钠潴留严重,还合并高血压、心衰,你马上安排降血压、抗心衰治疗,然后安排急诊透析,先做半小时单纯超滤,超滤800ml液体出来,然后再继续透析,超滤1500ml液体。”

小凤咬咬嘴唇,犹豫了一下说:“患者还没有办入院。”我愣了一下,说:“没事。我向陈主任报告请示。”

已经半夜了,陈主任今天下午刚从广州出差回来,应该也休息了吧?

但我还是立即拨通了陈全新主任的电话。“陈主任,不好意思,打扰您休息了。现在有一个尿毒症患者高血压、心衰,还没有办入院,需要马上急诊透析,向您汇报请示。”

电话那头响起了陈全新主任略带惺忪又坚定的语气:“没问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马上安排后续治疗,手续可以明天补办。如果需要我回来协助,我也义不容辞。”

听到陈主任的指示,我心头一松:“明白。我马上安排。”我把陈主任的意见传达给小凤,小凤脸色也是一松,马上着手安排一系列的治疗措施。

我们马上给病人降血压,抗心衰,安排超滤。一切在紧张而又有序进行着。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跑着,我们也紧紧跟着它赛跑。

时间就是生命。难熬的半小时终于过去了,阿源的呼吸逐渐慢下来,21次/分,心率92次/分,血压165/72mmhg,(吸入空气下)血氧饱和度99%-100%,肺部啰音消失。他自由地呼吸着空气,忍不住开怀大笑:“哈哈哈,陈医生,我又赢了。”

阿源笑了,我笑了,小凤也笑了!我看了一眼小凤,她经历了一夜无眠,似乎更加成熟了,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党员新生力量的茁壮成长。

阿源,是我们科室救治过的无数个病人中的一个,那一夜,是我们医务人员度过的无数个无眠之夜中的一夜。那一个,那一夜,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一个个、一夜夜,铺就了我们的健康之路。

医心向党,踔厉奋进!

篇四: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征文

《医路十年历风雨,部门协作促发展》

医院从整体搬迁、三乙创建、疫情防控,再到三甲创建。这些历史性成绩的取得是是医务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更是多部门“通力协作、联合督导、持续改进”创新管理模式的体现。传统管理模式习惯单部门质量检查,条块式、局部式、未形成合力。多职能部门协作质量督导作为日常质量监管的创新模式,已经打破科室壁垒,达到协调和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跨部门的质量改进活动的效果。而我作为一名医者,从临床医师到感控医师、从临床医疗工作到行政管理工作,多重角色的转换让我对此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一、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不负性命相托

记得刚参加工作之时我在重症医学科从事临床工作,在众多接诊的患者中我对一名农药中毒的年轻女性患者的抢救经历至今难忘。记得当时我刚开始单独值夜班,患者入科时病情危急,患者呼吸已经停止,心率仅50次/分,气管插管刻不容缓。如果气管插管顺利,患者生还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插管失败,随之而来的就是心跳停止,继而失去生命。我当时有些紧张,用颤抖的双手将呼吸气囊紧紧地扣住病人的口鼻。心里想着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如果患者死亡了怎么办?患者将生命托付于我,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和使命所在,想到这里,我立刻调整情绪、稳定心神,迅速用气管镜挑起患者会厌,气管导管非常顺利地插入到了患者的气道,气管插管这抢救的最关键一步非常顺利,护士姐妹赶紧协助连接呼吸机,我将呼吸机模式和呼吸参数调整好并仔细检查气管插管位置,一刻钟后,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心率上升至65次/分,生命体征稳定,患者最终康复出院。这件事情让我深深的明白,作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同时也需要练就强大的心理素质,更需要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才能不负患者以性命相托。作为一名医生,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病人的痛苦,我深感荣幸、自豪。

二、以评促改、质量改进,共创医院辉煌

2016年医院因三乙创建工作,我从重症医学科抽调至医疗部工作,主要从事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技术授权工作。从未接触过行政工作的我显的有些茫然,医疗管理工作琐碎而复杂。除了每月跟随主任下科室检查外,各种医疗授权需要重新梳理。每一项授权需要确定各科室每一位医疗人员的信息、职称、专业以及从事相关技术的病例,收集汇总这些资料需要每一个科室甚至每一个医疗人员打电话沟通。可是医生们总说自己很忙,我也是一名医生,我明白抢救患者当然重要,但是我来了医疗部后才知道,如果没有按照文件要求授权,有些手术、操作虽然可以抢救患者的生命,但是有出现医疗纠纷的隐患。通过三乙评审,细读、理解《评审标准》,熟悉各项政策文件,开展全院性自查和模拟评审活动,摸清存在问题,针对性进行改进。举办“医院评审辅导进科室”活动,将政策标准深入人心。在三乙评审中,“气管插管”和“中心静脉置管”的授权,从通知下发到各科室,各科室上交申请表,收集授权申请领导审批,再到授权文件下发,仅仅只用了二个小时的时间。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挡在我们临床和行管人员面前的关键障碍就在于沟通协作,临床科室和行政科室的沟通也必不可少。

2017年因医院中层干部调整,我竞聘至医院感染管理科,从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在医院2019年举行的全院pdca案例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全院共210个初选案例,各专业小组通过层层遴选,最后只有18个重点案例参加院内管理工具大赛。经过多轮筛选和比赛,我代表院感科汇报的案例《运用pdca循环降低择期手术肺部感染发生率》做为重点案例在医院组织的全国示范观摩会(__)及“县在起航”-医院管理培训(__)会上作案例汇报。通过此次活动,大大提升了我运用管理工具的能力和质量管理意识,从而在工作中能够将pdca管理理念与本科室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而在“三甲评审”的创建工作中,广大医护人员更是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时间,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全院干部职工更是充分发挥医院评审“指挥棒”的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设,临床科室和行政科室充分沟通协作,将“日常工作三甲化”、“三甲评审日常化”,不断提升医院医疗质量水平,2021年6月被省卫生健康委确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三、敬佑生命、无私无畏,共克抗疫时艰

2020年新冠疫情肆略,我院抗疫形式十分严峻。一方面是严峻形势:__确诊病例多,已成__市第二大疫区;我院收治病例多、接管病区多、投入人力大,承担着包括全市确诊病例在内的最重要、最主要的防控任务;另一方面是存在的问题:为积极主动应战,存在医院的空间、人力、物资储备资源调配已竭尽,防护物资严重不足、人员严重不足、院感防控工作监督落实不够、医院各类流程的不完善等等问题。作为医院疫情防控院感管理组组副组长,作为一名感控医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的保障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一直萦绕在我心头。“考验感控人智慧的是在原有的条件下,使之尽可能的符合感控要求,尽量避免污染扩散,注重实际性”。针对各院区如何设置隔离病房,病区如何设置“三区两通道两缓冲”?有些院区是厂房改造的,也没有资料文件可循,怎么办?医护救死扶伤,是患者的守者,而感控人就是医护人员的守护者。我们第一时间深入院区,了解布局,反复斟酌考量及论证,使之在注重实际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符合感控要求。有了制度、流程、预案,院感培训涉及面广、人员多、人员文化层次不同、知识吸收难度大,如何组织全员培训?如何将培训落实到位?如何保证培训效果呢?首先,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其次,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及重点人群的培训。对工勤、后保人员培训形式多样化。对工勤、后保人员培训着重以视频图片为主、结合通俗易懂的解说,便于记忆。最后,培训后进行现场考核以检验培训效果,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病区。通过有效、丰富、多样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医院全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一批批医护人员加入我们的感控队伍,组成的院感督察各小分队每日落实全院院感督查全覆盖,每天督导全院区大概70个病区,对于分管院区、病区各科室院感防控、消毒隔离、职业防护、医疗废物处理等相关制度及流程的制定提出指导意见及建议,运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持续追踪改进。全院职工团结一心齐抗疫,感控娘子军严防死守筑堡垒。在疫情防控最艰苦的2个多月中,全院各部门、各科室统一战线、舍身忘死、不分昼夜、团结协作,形成多部门联控机制,圆满完成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我从2012年入职__市人民医院至今,一路经历了医院的变革和发展的风风雨雨。我院即将迎来三甲复审,数据时代的到来,评审标准的更改,医院评审现场数据核查原则,要求错误数据比例≤10%,对数据管控提出更精准化要求。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各科室、各部门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检查能力水平,不断自我提升、自我改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让我们在各部门、各科室之间搭建起良好的多部门协作沟通的桥梁,从而在全院形成一种和谐的沟通协作氛围,共同筑建起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一起迎接医院美好的明天。

篇五: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征文

《我与医院的这十年》

你是我的默水莲藕,我是你的小荷尖角

入职十年,我和医院就像藕荷之联,她成就着我,我代表着她。

十年前,我千里返乡,进入医院工作,只求学有所用,不误前程。

十年后,我毅然踏出国门,身披杏林霞彩,担起援外之重任,融入时代洪流。

十年间,医院赓续着时代磨砺,燋烁粹炼,动韧之间,已是百炼成钢。

十年间,潜移默化中,她改变了我,塑造了我,改变着一人一生。

这十年,我与医院互相见证,成就着最好的自己。

百年气蕴,耳濡目染,医疗质量,深入我心

那时的__市中医院刚刚完成三院合并,迁入崭新的院区,秉承着百年的光辉历史和传统,承载着山城独有的中医文化和梦想,整装待发,重启新征。彼时,__区大量人口迁入,社区发展加快,民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给正在发展磨合中的新院提出了挑战。院领导适时地提出以医疗质量与安全为基石,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抓手的发展战略。

保障医疗质量,发挥中医特色,服务百姓健康,深入每一位职工心中。百年老院服务于民的精神正深深影响着像我一样刚入职的年轻职工,这样的理念也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位职工心里。我响应医院号召,积极参加医院提倡的日学、周学、月学、季学“四学”活动,提高专业技能,确保临床医疗质量。

那时我所在的针灸科把中风恢复期列为优势病种建设,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的“醒脑开窍”针法,作为提升中风患者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但这项技术难度高,穴位手法要求严格,在运针时强调针感,需要达到高频小幅捻转,频率在100-120次/分的量化要求。对于我和很多年轻的同志来说具有相当难度,在学习训练中每每不得要领,遭遇技术瓶颈,这将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这时科室主任及老前辈们纷纷耐心地指导我们,在查房时亲身示范,在学习会上一对一指导,我被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激励,决心一定要通过努力掌握这门技法,不能影响科室医疗质量。

我自己下载学习视频模拟体会,查房中细心观察主任们的操作,利用业余时间向老专家们求教,自己也制作了模具进行练习,并且在自己的身体上实战,虽然感觉疼痛,但是一想到全科同志都在努力,自己绝不能拖后腿。我以这样的信念坚持练习,终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我看到中风患者好转率逐渐提升时,看到他们曾经瘫痪的肢体又能重新活动时,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满足。

科室主任王__老师也勉励我,年轻同志在临床中不能只关心量,更要注重质,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个病人的医疗质量,你的针刺手法是否到位,是否切中病机,都将决定一个病人恢复和预后,错过了治疗时间窗,就会耽误人家,故而责任重大。她引用了“大医精诚”里的话: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斯盖医之本意。她的话让我体会了精诚的医德要义,体会到了百年名院的深沉底蕴。正是医院不断深入的内涵建设,使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意识到了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性,这既是一名医生的操守,也是医者仁心的体现,更是一所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它会鞭策着我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完善自我,坚持初心,秉承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精益求精的大医精神。

热爱中医,发扬中医,做弘扬杏林的中医人

随着我院不断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就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为此,“弘扬传统医学,发挥中医特色,提高综合实力,服务百姓健康”的使命早已印记在每一位职工心中。我经常告诫自己牢记初心,扎根岐黄,服务于民。在认真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参加社区义诊、宣传等活动,也代表医院参加比赛,受到上级肯定。在20__年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中,我与另外两名队员代表医院参加__赛区的角逐。这是一次宣传中医药文化的大好机会,也是为我院争光的平台。各路高手汇集,强者如云,比赛过程扣人心弦,跌宕起伏,让我久久难忘。

比赛开始我们稳定发挥,一马当先,但在抢答环节中出现了抢答器失灵,我们连连失去机会,渐渐地被拉开了分数,几乎垫底,一时间我和队友承受着巨大压力。中场休息时,院长鼓励我们,不怕挫折,沉稳应战,你们就是医院最好的代表。在这样的氛围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代表的是__市中医院,__地区最好最强的中医院,我们应当是宣传中医药文化的主力军,这份责任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一定要争取这个机会,一定要进军全国决赛。这是医院强大实力给我的信心和自信,是百年辉煌院史赋予的责任和期望。

比赛随后进入决定成败的问答环节,我和队友们团结一致,以舍我其谁的勇气选择了最难的一题,我们相信自己的实力!当我们沉着冷静,铿锵有力地回答完问题后,评委齐刷刷地亮出了满分的成绩,一举扭转了战局,主持人也兴奋地说“恭喜__市中医院队反败为胜,总分第一名”,我和队员们热泣相拥,这个第一不容易,但是我们争取到了。那一刻我突然感觉我仿佛和医院同呼吸,共荣辱,融为一体。它以自己的底蕴和气质影响着我,任何时候不轻言放弃,要迎难而上。锻造着我们自信笃然、砥砺前行、敢于亮剑的职业气质。我想这就是医院多年来给予我的宝贵财富。

勇担使命,荣为院使,跨出国门,远征海外

20__年,我被光荣地推选为第11批中国援巴布亚新几内亚医疗队队员,代表医院,代表国家踏上了援外之路。对我个人来说,医院和党组织给我这个机会,是对我工作能力和党性忠诚的肯定,而能够为国家出征更是无尚的光荣。我下定决心,好好完成援外任务,不能辜负医院对我多年的培养和期望。

我们援助的国家名字叫做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南太平洋地区一个有宽广陆地和无数岛屿的国家,但是由于发展落后,经济水平低下,物资匮乏,尤其是医疗资源稀缺,人民的生命健康常常受到疾患的巨大威胁。3月我们受命进驻该国最大的公立医院,支援临床救治工作。

我负责援助的是理疗科,每天会有很多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来就诊,而缺少系统的康复治疗体系使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恢复时机,以致于残障率很高。在缺医少药的巴新,简便灵验的针灸则成了一剂再理想不过的灵丹妙药了。我总结了前几任中医队员的经验,又结合当地人食性天然,体质“轻灵”的特点,采用针与灸结合,理疗为辅的治疗模式,把中医院成熟的动留针术和醒脑开窍针法运用于肢体瘫痪病人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赢得同事和病人的赞叹。

20__年1月,一名叫杰拉德的年青病人来就诊,因为受刀伤至整个右臂功能瘫痪,肌肉萎缩,病程已经4个多月已未见好,当地医生表示已经无能为力,可能致残终身。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说是打击很大,心情消沉。后来他被转诊到我这里,我查看了情况后觉得虽然难度大但仍有一线希望。于是我为他制定了中医针灸的治疗策略,叮嘱他一定要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教授他艾灸的使用方法,亲自录制指导视频让他在家里坚持锻炼。

经过近3个月的精心治疗,杰拉德终于可以开始活动他的右手了。他越来越自信,积极配合治疗。20__年5月10日,镜头记录下了他用自己康复的右手重新写字的场景,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道“针灸太神奇了,毛医生是我最好的朋友”,现场所有人都由衷地为针灸的疗效而叹服,科室的同事也纷纷表示祝贺,他们中许多人对传统中医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同事甚至希望能和我学习针灸,在疫情之后能到中国学习。为此我感到十分的高兴,能够让中医的文化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是让我引以为傲的事。

20__年9月,德尔塔疫情在巴新汹涌暴发了,医院人满为患,人人自危。中国向巴新紧急捐赠了20万支中国疫苗,而作为中国医疗队队员,我和队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始终坚守在疫苗接种的第一线,为当地民众和华侨生命健康构筑起坚实的防御屏障。此时一道紧迫的命令从大使馆发出,中部高地省一中方工地营区出现密集型感染,大量员工出现症状,需要医疗队派员支援。由于地处偏远,人员众多,医疗条件差,疫情严重,此行的任务难度和危险都不言而喻。队长要求队员们志愿报名,我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队长说“你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啊,人数上百,近距离接触感染病人,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我深知此行艰难,但一想到那么多工人同胞正孤立无援,遭受病毒的折磨,翘首以盼地等着我们救援时,我没有理由退缩。

工作十年来,医院“以人为本、仁爱包容、精诚奉献”的立院理念早已铭记在我的心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此时此刻还有很多同事战友同样奋战在抗疫前线,即便相隔万里,我们都会做出无畏的选择。接下来的10来天时间里,我在营区开始救治工作,每天穿着闷热的防护服,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疲倦异常,但丝毫没有减轻我的工作热情。工人们情绪焦虑,担心受怕,我与他们建立了一对一的微信群,每次查完房后会和他们交心聊天,讲解相关知识,解除精神上的紧张疑虑。同时结合本次疫情的特点,我给大多数轻症患者开出中医药处方,发挥中成药“解毒散邪”的优势缓解肺系症状,减少抗生素的滥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两周后这个营区所有工人病情都得到缓解,全部转阴,没有出现一例重症。大使馆参赞尤其提到在这次紧急事件中,中医药在治疗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工作十年来,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医生开始,在医院积极进取、不断奋进的感召下逐步成长,吸收了珍贵的养分,学会了认真、谨慎、从容,深知责任和担当,这是我的成长。

十年来,我在医院浓厚的中医氛围熏陶下,热爱中医,弘扬中医,更为杏林摇旗呐喊,这是我的荣幸。

十年来,医院飞速发展,实力跃升,我见证了她的壮大,崛起。“科学规范,严谨求实,传承发展,开拓创新”的院训始终规范着我的言行,引领着我的思想。如今,我把自己视作她的一部分,与院共荣辱,共进退。十年的光阴,我与她历经磨炼,早已紧密相连。她是我的默水莲藕,我是她的小荷尖角,我和医院就像藕荷之联,她成就着我,我代表着她。

篇六: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征文

医生,常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崇高而神圣。而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一个专业、一种职业,是需要我为之献身的一生追求。

记得我小的时候,眼见疼爱我的奶奶身受病痛的折磨,却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最后在全家人的悲伤泪眼中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此,当一名医生的种子便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苍天不负有心人,最终我考取了心仪的医科院校,经过几年的苦读,终于披上洁白的戎装,我对希波克拉底誓言有了更深的理解。裘法祖先生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我们医院的院训也要求我们“精诚、自律、博学、创新”。前辈的大医精诚、医院深厚的人文精神,都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我勉励践行的信仰。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深受死神威胁和病痛折磨的患者期待的眼神,使我深深意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技术好、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一个都不能少。

感恩医院和领导。医院是一个大家庭,也是我事业的平台,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严格要求、上级医生毫无保留的经验传授和同事们的互帮互学。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我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忠诚,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坚韧不拔、积极进取、脚踏实地、耐心细致,我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是医院铺就的阶梯、老师们无私的肩膀、同事们有力地搀扶。

感恩我的患者,真诚理解,无限信任。我有一位63岁的男性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入院,入院后给予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坎地沙坦及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二甲双胍及胰岛素降糖,盐酸氨溴索祛痰止咳,多索茶碱解痉平喘,丹参酮活血化瘀,呋塞米利尿改善心功能,西地兰强心等治疗,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复查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73。5mmhg,氧分压:47mmhg,考虑患者ii型呼吸衰竭,我与患者家属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沟通,建议转icu给予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创造更好的救治条件。患者家属对我说:“栾大夫,我们信任你,你的安排一定是必要的,为了患者的安全和及早康复,我们都听你的。”听了家属的这番话,我的心里很感动,家属能给予我这样大的理解和支持,告诫自己一定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一定要竭尽所能全力救治。经过在icu的尽力施救,患者很快康复出院。记得还有一次我出急诊接病人,车未到医院患者就心脏停跳,虽然我们极力抢救,但患者还是不幸去世,其中沮丧难以言喻,只是事后患者家属发来的感谢短信让我瞬间泪目。这个职业虽然普通,却天天与生死相交,当面对生死,世间功名利禄就显得极其渺小。

感恩我的家人,默默支持,无私奉献。对所有医生来说,心存愧疚的是自己的家人,我也一样。繁忙的工作,让我无法经常陪在父母身边,无法陪伴孩子的成长,不能分担更多的家务。但父母为了不耽误我的工作,困谁总是自己面对,不愿打扰。只要我一个电话,父母就能立刻出现,照顾我的生活,看护我的子女,帮我分忧解难,父母就是我的“强心针”、“定心丸”。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细心呵护,作为医生的我却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常常缺席,孩子什么时候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我真的不记得、不在场……

生活在继续,我怀着感恩的心,以爱之名,敬佑生命,砥砺前行。

篇七: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征文

《吾家有夫是医生》

世间术业有几何,至精首善当为医。又是一年“中国医师节”,提起医师,你想到的是什么?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面对疾病你孤独无助时那双温暖而有力的手,还是病床边你痛苦呻吟时那声给你希望和信心的安慰?

也许这些是你们的答案,而我,想到的是……

敬畏生命,争分夺秒

我的他,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我们同一年从同一所大学毕业,同时进入同一家医院,后来又共同组建现在的家庭。他在临床,我在行政;他在前线,我在后方。有人说,这样的“搭配”最好了,可医务人员“夫妻档”的个中滋味,只有亲身体会过后才知道。

你看到的,是他满面春风、步伐矫健地穿梭在病房间;你却不知道,收治患者、他科会诊、急诊抢救、卒中溶栓,每天步数超过2万步的他,回到家坐在沙发上都能睡着。

你看到的,是早晨查房时,他精神抖擞地来到床边对你亲切问候、耐心讲解;你却不知道,就在昨晚,他收治了5名新入院患者,了解病情、开立医嘱、完善病历、交代家属,忙得几乎一夜都未合眼。

你看到的,是他即使是深夜,也能在规定的10分钟内赶到医院,为脑卒中病人进行溶栓治疗;你却不知道,每一个“溶栓班”的夜晚,他虽身在家中,眼睛却始终盯着手机上的“人医卒中中心交流群”,生怕漏掉一条急诊信息,而错失黄金救治时间,耽误患者治疗。

你看到的,是患者久治不愈甚至病情恶化,而因此对他满口责骂与怨恨;你却不知道,夜深人静时,他挑灯夜战,查阅各类书籍资料,还与同事们多番研究讨论,只为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控制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让他早日恢复健康。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他用所学的知识与坚定的信念,与病患并肩战斗,只为祛除患者病痛,守护人民安康。

舍家为业,践行初心

“我志愿献身人类的健康事业,自觉维护医学的尊严和神圣,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平等仁爱,尊师重道,诚实守信,恪守医德,精益求精,慎思笃行,以上誓言,源于心,践于行!”

曾经的誓言铭记于心,一袭白衣承载生命的重量。我知道,这就是他的选择,而我能够做的,就是给予他支持、理解与包容,让他勇往直前而无后顾之忧,让他疲倦无力时有所安慰和依靠。

记得那年秋天,他身患尿毒症的父亲因病情变化,需要前往武汉住院治疗,他利用下夜班后的半天休息时间帮父亲办理了住院手续,便又返回汉川,留下妹夫照顾父亲。接下来的几天,他一边上班,一边忧心父亲的病情,每天都电话询问情况。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父亲病情还未稳定之时,母亲又突发胆结石,急需住院手术。虽然我和他都在医院工作,母亲住院,我们本应是陪护的最佳人选,但由于工作太忙无法一直陪在母亲病床边,且家中小孩无人照看,无奈之下,只得让妹妹从外地赶来陪护。常听人说,“家有医生,生病住院都不怕!”殊不知,正因家有医生,家人才更怕自己生病,会拖累他的工作,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

还有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天空下着瓢泼大雨,我陪女儿在兴趣班上课,因为没有带雨伞,且“滴滴”上迟迟无人接单,于是我抱着“侥幸”的心理,给他打了电话,“你下班了吗?可以来接我们吗?”“好,我刚忙完,这就去接你们!”挂断电话,我对女儿说,“别担心,爸爸快来了。”

15分钟后,正当我们翘首以盼的时候,却接到了他的电话,我顿时内心有种不好的预感。“刚接了一个急会诊电话,我要返回医院了,不能去接你们了……”还没等我开口,他已挂断了电话。“妈妈,爸爸是不是来不了了?那我们怎么办?”女儿的话,让我心里很难受,看着夜色中暴雨下仓皇逃窜的人们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我拉着女儿的手,强压着心里的委屈说,“没关系,爸爸来不了,我们还可以等出租车啊!”后来,在等了近半小时都没有等到出租车时,我们幸运地碰到了一个同事,终于安全回到了家。

家有医生这些年,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很多。因为他的全年无休和随时待命,我们想要一家三口“同框”旅行都成了奢侈;每逢节假日家人团聚时,也总是不见他的身影;孩子的幼儿园活动和家长会,他都没时间参加,甚至直到孩子幼儿园毕业,他都不知道孩子的教室在哪一间……

吾家有医,所以我更懂得医生的艰辛、心酸与无奈,更懂得与他并肩战斗,所要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我也经常会跟女儿说,“我们要理解和疼爱爸爸,因为爸爸是治病救人的医生,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满载收获,砥砺前行

作为医者的同行之人,我分享着他得意时的喜悦,也分担着他失意时的惆怅。我喜欢,看着他兴奋地跟我说攻克了一个疑难病例,或者又有治愈的病人送来感谢信和锦旗时,脸上洋溢着的喜悦和满足;我心疼,看着他面对患者被病痛折磨,而自己却百般尝试最终无力回天时,满眼的自责与懊恼。

行医12年,经他治疗的患者无数。常常在小区里,会碰到有人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苏医生,您好!”“苏医生,我爸爸现在恢复得很好,谢谢您!”每当这时,他总是憨憨地笑着,虽不善言辞,但我看到了他眼中闪耀的光芒。

时常还有已经出院的患者或家属打来电话咨询,虽是陌生号码来电,但他也会及时接听,详细解答,告知居家康复注意事项,最后还会叮嘱一句,“有事可以随时联系我”。听着电话那头连连的感谢声,我体会到了他作为医者的自豪,也理解了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我是医生!”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生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技术的精益求精,对于病患的尽心救治和细心关爱,都值得我们去夸奖、去赞美、去尊重。虽然现在我们的行业里,偶尔会有令我们难过和痛心的事情发生,但我们依然要坚守初心,恪尽职守,相信美好。

只愿有更多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日夜守护我们健康的这群人,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少一些斥责,少一些怨恨,给予医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共建尊医重卫的“健康”社会。

我骄傲,吾家有医!

我自豪,家有良医!

篇八: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征文

《一双鞋垫的故事》

学医初始,激情满满;初入临床,战战兢兢;经久磨炼,浑浑噩噩;不知道学医的是否有相同的心路历程。医生,普罗大众认为的一个神圣的职业,治病救人、诊疾疗伤是其应尽的义务。但从事医生这个职业以后,才发现医生并不是圣人,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医患沟通不畅、不信任,甚至是伤医事件也是时有发生,不难让救死扶伤、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痛苦的学医初心逐渐磨灭。但在不那么轰轰烈烈的职业生涯中,总会有那么个瞬间让我们重拾信心,继续昂首向前……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事。那是一对年近80的高龄夫妇,爷爷因为背部囊肿切除后伤口不愈合,外院反复手术治疗,背部伤口愈来愈大,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我们周围血管(创面修复)科。对他们最初的印象是对医生并不那么信任,一来就是对外院的抱怨,花了钱不仅没治好,反而病情越来越重,我心想这又是一个比较“难缠”的患者。患者背部伤口大、期望高,且对治疗方案干预较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也证实了我之前的猜想,爷爷、奶奶经常会指导你开什么药,新的治疗方案总需要反复去沟通,总是询问在网上看到的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案自己可不可以试试,自己的伤口什么时候可以完全长好,故花了大量时间去沟通、解释,说明目前及后续的一个大体的治疗方案。平时在沟通时,更多的是比较刻板、生硬的专业词汇,生怕自己给了他们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医疗纠纷,在治疗上更多的是追求一个无错,不敢冒险尝试一些积极方案。

但这些从一双鞋垫开始改变。一天上班,奶奶兴奋地拿出一双手工缝制的鞋垫,牵着我的手说多谢我住院以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治疗,爷爷的伤口逐渐好转了,爷爷是一个不善言辞、脾气又急的人,平时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我不要往心里去,最近几天缝制了一双鞋垫,不知道大小合不合适,让我一定要收下……

看着奶奶手中手工缝制的鞋垫,密密麻麻的缝线,精致的图案,心里一阵愧疚和感动,愧疚的是自己平时对他们的态度,感动的是奶奶对我的真心。对于一个年近80的老年人,眼神本来就不好,加之病房光线较暗,这双鞋垫不知道花了几个日夜,不知要克服多少困难,看着奶奶真挚的眼神,我有点无地自容。在之后和爷爷奶奶的沟通中,才理解到他们最开始的不信任、对治疗方案的干预、反复查询网上的案例,更多的是害怕,害怕伤口再次扩大,害怕病情再次加重,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年龄大了,经不起折腾。更深入的沟通和解释后,爷爷奶奶也充分信任了我,把我当他们的后辈看待,接受了一些积极的促进伤口生长的方案,后背的伤口也慢慢地愈合。

鞋垫上密密麻麻的缝线,让我想起了《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为医生,怎样才能报答患者对我们无条件的信任?我总是在问自己,答案只有尽心、尽力、尽己所能地治疗他们的疾苦。不否认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不否认在以后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打医、伤医事件,不否认会有各种各样的医患纠纷,但面对绝大部分患者的信任、理解、爱护和期待,我们一往无前。医护,一群平凡人,面对生死,干着不凡事,总会有困难,总会有阻碍,总会有痛苦,但也会有对治愈疾患的自豪、对患者理解的欣慰。

初心如磐,足履实地,笃行致远。一双鞋垫祝我们走得更稳、更高、更远。

篇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征文

“是谁的脸庞还带着微笑,在路的尽头张开了怀抱;是谁的勇敢挡住了喧哗,还残留着不完美的童话;但愿这晚霞守候他一路生花,不畏惧风沙满目皆繁华”。这句美妙的歌词总是萦绕在耳畔,犹如在诉说医生工作的24小时:微笑与勇敢,晚霞与风沙,在乘风破浪中穿梭,在披星戴月中度过,体会苦辣酸甜,尝尽人生百味。

蓝天回报大地,降下万丈甘霖,才有绿树迎春,生机勃勃的花季;江河回报大海,流淌凛凛清泉,才有波涛汹涌,日夜奔流,声声不息;骏马回报草原,马蹄声下,才有一日千里的铁骑。我们医务工作者,回报社会,洒下辛勤的汗水,只为让病人不再为生命之灯即将熄灭而叹息。

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不同的职业,就有多少双不同的手,工人师傅的手,是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农民伯伯的手,是为了地球上近79亿人口的吃饭而奋斗;教师的双手,拿着书本和粉笔培养祖国未来的花朵;而我们医护工作者的手,是将疾病与痛苦从病患的身上驱走,帮助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与死神顽强地奋斗。

当我在老年病科工作后,才真的感受到医生的职责不只是治病。在我们这个大科室里,住着这样一群特殊的病人,有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也有家中无人照料的老人,不论他们以何种身份入院,我们都一样积极救治,用心护理,全身心地去照料这些病人的生活起居。每天的查房,我们除了要了解在院病人的病情,还要去那些托管病人的房间内,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及生活情况,包括对伙食是否满意,最近睡眠如何,有没有适当的进行些身体锻炼等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我们会及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甚至在家属来到医院之前,我们已将老人妥善安置。

科室最近承接了周边福利院的医疗救治工作,所有福利院的老人,一旦出现疾病,我们就会将他们接到科室,办理住院,悉心诊治、细心护理、全心照料。很多福利院的老人,因为大多数有先天的残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来的时候身上常常伴有刺鼻的异味,衣服也破烂不堪,多数长期卧床的病人,因得不到细心的照料,身上都有着压疮,散发着恶臭。但是我们医护人员从不会为此而冷眼相对,只会全心全意地对这些老年患者进行救治,在解决了这些老年人的身体疾病后,我们还会经常在生活上帮助这些孤寡老人,食堂送来了可口的饭菜,温暖的话语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从他们灿烂的笑容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动。

医者,施以仁术以救人,施以仁心以救魂,我个人认为,仅仅有好医术的医生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只有带着一颗时刻为病人着想的心,能为了病人而有所付出的医生,才是一名真正的好医生。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你能看好病人的疾病,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医务工作者,这是你应该做到的;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你不仅能看好病人的病,还怀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我知道各位医生都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更希望我们能达到第三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强大的精神支柱。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这庄严的誓词中,我们走进神圣的医学殿堂。从此,我们叩开了悬壶济世的大门,踏上了救死扶伤的征途,开始与病魔斗争,与生死赛跑,为肩上沉甸甸的生命而努力!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成为这样的人,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风雨同舟,团结奋进,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们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虽然我们只是医院的一分子,但我们愿意将勤劳的双手及满腔热情奉献在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中去,在平凡中愿我们医路生花。

篇十: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征文

《生死相托,无悔坚守——急诊icu的故事》

“患者已昏迷,考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需要插管,马上进icu,”熟悉的铃声响起,电话那头通告着即将转入患者的病情,icu护士长放下电话,拿起对讲机:“有呼吸衰竭患者,各岗位做好抢救病人准备!”

随着患者被紧急推入icu,医护们进入了争分夺秒的抢救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测、吸氧”,医生的语调沉着稳定,从容不迫地下达着医嘱,“吸痰、插管准备”“准备拔导丝”“接呼吸机,simv模式……”呼吸机监护仪发出的报警,医护们利落沉稳的应答,药品器械发出的清脆碰撞声,紧急救援在重症医学科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病人杨大姐是一位环卫工,和丈夫一起负责渝中区街道清扫工作。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日结只有几十块钱的收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平日里节衣缩食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但天有不测风云,这本就不堪重负的家却面临了这一次生死狙击。

杨大姐像往常那样早早起来上班,往日轻松的清扫那天却显得尤为困难,从喘累到呼吸困难,最后杵着扫帚都喘不上气,豆大的汗珠从灰白的脸颊上淌下来,丈夫见状赶紧拨打120,120呼啸着警笛送入重庆市中医院道门口院部急诊科。迅速查体结合各项检查后,初步诊断杨大姐患的是重症肺炎、呼吸衰竭,icu的治疗费用对于一般家庭来说都是有压力的,何况对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杨大姐一家。丈夫犯了愁,嗫嚅着唇,窘迫的说:“医生,家里没什么钱,我们掏不起医药费啊!我们这个家庭总共月收入才三四千块钱,她经常生病住院已经把家里唯一一点积蓄都花完了,孩子还在读书,真是没有钱了啊……这是我们东拼西凑借到的一千多块钱,只有这么多了,我们不是不想医,实在是没钱啊……”

听着家属无奈、悲凉的声音,看着杨大姐危重的病情,我们医务人员也是心里一酸。患者这么年轻,才50多岁,她有爱人、有孩子,她用双手为我们这个城市穿上了干净整洁的外衣,她是我们这个社会最朴实的劳动者,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帮助她!“没关系,先住进来,救人要紧,咱们先治病,”边安抚着家属,医护边展开了十万火急的救援,同时一场爱的接力也慢慢地开始了……

“不就是没钱吗,我们想办法帮她!”主任、护士长一拍桌子定了,住院总编辑好了病人情况在科室工作群里滚动发布着募捐公告。急诊icu党支部组织大家为患者发起了捐款,一百、二百………善款在逐渐增多,连实习同学拿来了自己的营养粉,伙伴们家里有合适的衣服也给患者带来………主任无意中发出的一个微信朋友圈,却引起了更多爱心人士的关注,我们的医务处长、我们卫健委的领导们、我们医联体的同行们、我们医护人员的家属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仅仅几天的时间我们筹集了几千元的善款。有人说,爱包含着宽容与理解,互敬与关怀,也有人说疾病无情而大爱无边,我们想说爱心是可以流动而传递的善念,可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为患者构筑起了生命的桥梁。

经过10余天的积极治疗,杨大姐从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从借助呼吸机维持呼吸,到神志清楚,脱机拔管,最后可以坐起来,甚至可以下地绕床行走……工作群里每日都通报着杨大姐病情的进展。杨大姐出院的那一天才得知科室为她捐款捐物,医院也为她减免了部分治疗费用,解决了住院费用问题及生活费,帮助她度过这次生死之劫,小小清瘦的她平日里话不多,但嘴里一个劲说着的感激却一直没停过,眼中隐隐泛着泪光让人着实看着却有些心疼。

杨大姐这样的故事,时常都在我们急诊icu上演……大爱无言,人间有爱,生死相托,无悔坚守!这是我们每一个急危重症人共同的心声!

篇十一: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征文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我已来到__市中医院接近6个年头,即将迎来20__年的医师节,思绪不禁回到从前。

记得入职初期,我带着憧憬和责任,满怀着对医学的热爱,开启了三年的规培生活。“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句话是对医生这个职业的高度概括。在《大医精诚》中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6年的职业生涯里,在一次次收治患者和沟通中,让我更加明白医生这个职业是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对生命心怀仁爱、敬畏之心,认真负责,谨慎细致,因为每一个生命背后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科室主任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在规培期间我有幸跟随沈淑慧老师门诊临证学习。沈老师处方严谨,学识渊博,亲切和蔼,对于我提出的疑问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在临证过程中,老师经常会选取一些病例,让我试着进行辩证分析,开具方药,针对我处方用药的不足之处予以点评,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虽然老师已经是一位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受病人爱戴的医师,但是老师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歇过,博览群书,博采众方,看到对我们弟子有帮助的文章都会分享给我们,督促我们学习。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体悟到了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面对患者,老师总能保持耐心,细致地询问病史,也不会因为患者的反复询问、负面情绪而有一丝的不耐烦,对每个患者都一视同仁,严谨负责,并时刻为其着想。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孙思邈于《养生铭》中曾说到:“夫为医者,当须先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而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沉疴痼疾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形成,在长期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光靠医生一人之力往往很难有明显的疗效,因此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作息习惯,能够将患者拉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来,对改善其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如胃寒的病人应避免食用寒凉及难以消化的食物,譬如绿豆、白木耳、豆浆、牛奶、糯米饭等;如服用补气药物期间应避免绿豆、茶叶、白萝卜这些解药的食物摄入;如呛咳的患者应避免腌制类食物的食用,此类食物对咽喉刺激性较大;如经常反酸的病人尽量减少食用年糕、粉干等主食;如盆腔炎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搬运重物,避免穿紧身衣裤等。这些细微末节都是病人平时意识不到的问题,是老师多年临床经验的丰富积累和沉淀,也是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的财富。

坎坷而艰辛,孤独而神圣,医生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信仰。它继承了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光荣传统,用坚毅担起希望和大爱。愿岁月不曾磨灭我们的满腔热情。愿我们体会人间冷暖后依旧与世界温暖相拥。愿我们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以爱之名,敬佑生命,砥砺前行。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主题庆祝活动方案精选范文

下一篇:我的成功密码作文800字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