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
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
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这是个新的老问题。说它新,因为手机刚刚普及也没有多少年;说它老,是因为自从有了手机之后,关于学生带手机上学的讨论就一直没有消停过,但至今仍无一个普遍适用的、能为三方接受的管理方案。最近几年,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的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从目前的讨论情况来看,反对声占了上风,但实际效果却几乎为零——谁能拿出个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很难。
在此,我不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言论,只就事论事地从纯技术角度探讨一下学生手机的管理问题,我的案例,就来自于我现在带的这个班……
写到这里,我的思路忽然岔开了——我发现现在很多规则的制定完全是荒唐可笑的,荒唐之处不在于规定本身,比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这个规定本来不可笑,但是,和实际情况相比,绝对是一件滑稽的事。我想制定规则的人一定是不负责任的,他只知道把规矩定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有没有可操作性、谁来监督,根本不是他所关心的。事实是,谁也不会把规定放在心上,手机照带不误,因为从没有人来管规定执行的情况怎样。学校经常有这种滑稽的事,规定都有,但都是一纸空文,造成了学生养成了根本不会遵守规则的习惯,一直影响到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对规则视而不见,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根子还是在教育(我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单是指学校的教育)。
我们造成或助长了学生的狡黠,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和分析——遇到厉害一点的教师就老实一点,遇到不怎么负责或宽容一点的教师就钻空子,他们知道,规则的执行力度在于执行人的威力而不是规则本身的威力——养成这些坏习惯很不好,长大以后,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也会带着这种习惯,要么造成自己的损失,要么让规则的可信度下降。
关于学生手机的管理,最不动脑筋的做法就是简单操作:在班上宣布一下,所有人一律不准带手机,如果发现了,就没收。其实,谁都知道不可能做到,这样的说法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宣布完了就没事了,学生仍然在用,发现了,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没收。教师没有权力没收,所谓“没收”,也只是暂扣一段时间,最后还要还给本人或家长的。问题是被发现而受到处罚的学生只是认为自己的运气不好,从没有想过是自己违反规则,下次要做得更隐蔽一点,而不是从根本上认识到不应该这样做。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我们把学生都训练成了反侦破的高手。
我的这个班,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不是我高明在何处,我只是不愿意做一些简单而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我在班级里推行什么政策,第一原则就是要以理服人,让大家口服心服。理不讲透,不强行推进;理讲透了再执行,一旦执行起来就没有含糊的余地。我做一件事,一定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进展到哪一步就做哪一步的事,一切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
能完全禁止手机进入校园吗?我看不能,特别是到了高中。有人说现在学生使用手机绝大部分不是用来和家长联系的,而是和同学朋友联系,所以不能让学生带手机。学生大了,难道不应该有自己的世界吗?难道一使用手机学生就会变坏?道理也不用分析了,我们不能掩耳盗铃,对这个现实视而不见。既然禁止不了,那就是要管理好,手机本没有错,需要制止的是不正确的使用手机。
和一般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是,我在自己班里并没有一开始就制定严酷的政策,把自己逼上绝路,而是先让问题暴露出来,再和大家讨论怎么解决。
第一步,宣传造势,观察准备。
最好不带手机到学校,避免麻烦。凡事都有两面性,手机能带来便利,也会带来烦恼。没有手机,一样可以和外界联系,关键是自己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大众通讯工具,不存在炫耀的问题,当然,没有手机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如果你觉得弊大于利,就不要带到学校,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也挺好。没有手机的,也不必缠着家长买,以后确实需要了再买,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我确实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或没有,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不会看到学生使用手机就如临大敌,或形成职业习惯,看到了就收走。这种淡化、宽容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有时候我们越重视越反对,反而会强化学生的反抗意识。
讲清道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自觉遵守。一个班级是有自己的气场的,如果玩手机成风,自然会有一种暗示,更多的人会加入进来,如果有一部分人认为玩手机不好,也会影响其他一些人。
对于带手机到学校的同学,我们首先强调学校的要求,告诉他这是违规的行为,让在学校使用手机成为一种偷偷摸摸的行为,首先制造这种氛围,让他感到难受。然后,暂时不采取其他行动,观察一下会有什么问题出现。
我知道,光讲道理对一部分人是没有用的,他们不以为然,以为只要不被发现就没事了,所以开学后不久就有人开始在上课时使用手机了,玩游戏、看视频、发信息,我这个所谓的实验班也不可能免俗。
要让他们上课不玩手机,首先必须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这件事不好,建立是非观念。我在班上继续扩大宣传力度,告诉各位同学,上课时使用手机是规则不允许的,被发现了将会受到处罚。我的宣传力度是逐渐加大的,一开始是很温和地讲道理,然后强调规则,然后是在全班的警告。但仅限于此,仍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因为把这件事彻底管好得有个契机,没有身边切实的案例,教育的力度还不够。
我相信还是会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在铤而走险。很多人其实都是这样,明知道规则不允许,还是会因为挡不住诱惑而违反,事情不发生到自己头上是不会有切身的感受的。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如果总是违规,终有被发现的那一天。
班级学生分化成了玩手机的和不玩手机的两派而不是一边倒,其中前者占了大多数,后者人数较少但很顽固。这种分化减轻了工作量,因为大部分同学明确了规则之后已经自觉地遵守了,他们不仅不会让我操心,还成为教育其他同学的榜样,不玩手机的同学对少数违规同学有一种无形的震慑和影响。(班主任工作 www.banzhuren.cn)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案例:教师需要用心育人
下一篇:奇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