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短文阅读及答案初中汇总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短文阅读及答案初中篇一
-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推荐度:
- 初一配套应用题及答案 推荐度:
-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与答案 推荐度:
- 初一语文期末总结 推荐度:
- 初一语文作文我的偶像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要想让自己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还需要课后多做练习,接下来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短文两篇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t) b.沉鳞竞跃(jng) c.藻荇交横(xng) d.何处无松柏(bǎi)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水之韵,既风姿绰约,妩媚动人,又刚烈piāo hn( ),不惧一切;既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又落拓不羁,极具个性;既沉稳含蓄,静若处女,又气宇xuān ng( ),满腔豪情;既婉约如诗,豪放如词,严厉起来又如一篇气势恢宏的战斗檄文
3.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 ): (2)晓雾将( ):
(3)( )竞跃: (4)夕日欲( ):
4.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自康乐以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a. b.
自三峡七百里中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d.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念无与为乐者
5.文学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 。
(2)《记承天寺夜游》是 代诗人 的作品,他字子瞻,号 ,与其父、其弟合称为 。
6.经典语句默写。
(1)两岸石壁, 。
(2)晓雾将歇, ; ,沉鳞竞跃。
(3)《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名句是:
二、精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二文,完成后面7-12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7.将原文补充完整。
8.解释加点的词。
(1)陶后鲜有闻 鲜: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亭亭净植 植: (4)相与步于庭中 步:
9.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陶渊明/独爱菊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念无/与为乐者 d. 庭下/如积水空明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11.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
12. 下面对乙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三、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咏月名篇,完成后面13-18题。
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①盖有之矣:假如有这样的地方;②若夫则:如果不是那么或要么要么③蕲:通祈④纤云:一丝云彩;⑤却:退去。
13.给文中划线句子点上标点符号。
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观中秋之月,临水胜( ) (2)去人远者又胜也( )
(3)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 ) (4)尽却童隶而登焉( )
15.解释下面语句的大意。
(1)安得皆临水?
(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16.下列加点的之字与中秋之月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盖有之矣 b.今余之游金沙滩
c.盖余八月之望过洞庭 d.邑人奇之
17.作者认为在什么条件下观月景最美?(摘录原文词语作答)
18.展开联想与想像,将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一句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要写出事物的神韵。字数100字左右。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游虎丘小记
【明】李流芳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9.下列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20.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霜叶红于二月花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1.用斜线(/)为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并用现代汉语翻译。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译文:
22.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
参考答案
1.a(颓应读tu故选a)
2.剽悍、轩昂
3. (1)交辉:交相辉映。(2)歇:消散。(3)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颓:坠落
4. d(a项两个自均为从、由之意;b项朝晓均为早晨之意;c项至到均为到达之意;d项第一个与意思为欣赏,第二个与意思为和,故选d)
5. (1)陶弘景;(2)宋,苏轼,东坡居士,三苏
6. (1)五色交辉;(2)猿鸟乱鸣,夕日欲颓;(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1)少 (2)洗涤 (3)竖立 (4)走
9.c
10.(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11.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
12. b(作者自称闲人也包含了对自己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13.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14.(1)(景色)美好;(2)距离;(3)阴历每月十五;(4)全,都。
15.(1)哪里能全都靠近水?(2)中秋的月亮,临水的景观,独自一人前往且远离人迹,在这里完备、齐全了。
16.c(题干与c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中之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b、项中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d项中的之是代词,故选c)
17.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
18.略(提示:不要写成原文的翻译,要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19. d
20. a
21.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翻译:(我们)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22.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共同点: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有了上文为大家推荐的短文两篇习题及答案,是不是助力不少呢?祝您学习愉快。
s("content_relate");【语文下学期《短文》习题及答案初一】相关文章:
语文习题及答案07-23初一语文《风筝》课后习题及答案03-17初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10-10初一考试语文练习题及答案01-08初一语文下学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01-08语文短文阅读练习题08-18小升初语文习题及答案08-21精选小学语文习题及答案08-22初一语文补充习题上册答案06-16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
下一篇:水城通e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