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艾草 五月的艾草阅读优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月的艾草 五月的艾草阅读篇一
- 抒情散文随笔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在暮春风雨的敲打下,三道边上的艾草,开始舒展了一冬的筋骨,悄然步入人间五月。不久便蓬勃豪放地支撑起季节的新蓝快绿,全心身地装点起山川大地,应和着和风流水,掇起了一方水土的满腔赤诚,一往深情地守望着边塞的端午节。
三道边上的端午节见不着赛龙舟,看不到荡千秋,甚至大碗喝酒的丈夫们从不饮雄黄酒考验女人,刚过门的新媳妇也计较回娘家躲端午,唯有浩浩荡荡的边关艾草,却成了边民们端午节里不弃不离的唯一,千百年来也从没有改变过,现代的时尚和当今的诱惑也未曾动摇过。
端午节采艾草是三道边一带最为古老的节日文化传统之一,也是三道边上特别灿烂绚丽的节日风景。当地的老百姓有“黎明即起,采阴补阳”说法,千百年来一直都沿袭着不见日头采艾草、摘艾叶的古老风习。
端午节这天,天刚麻麻亮,边民们便顶着稀星,踏着晨雾,涌向了苍茫的山野。一时间,空旷里人影幢幢,人声隐隐,还夹杂着翻山过岭的朗朗笑声,前呼后拥地滑过草丛,流过河畔,飞向很远很远的天外边。往日里还在沉睡的三道边,,一早就被鼎沸的人吵醒,勿勿脚步踏破,忙碌的身影驱散,节日、边民与晨曦一同绽放出绚丽多姿光焰,三道边上的端午节,以一种特有的格调,提前降临到人间。
采艾草的边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举家出动,有的是结伴前行,更多的却是邂逅相遇,心照不宣。老人们采摘得仔细,高低肥瘦一揽在怀,采好了一捆茎干,还摘取许多枝叶,茎干捆成捆儿,叶片捋在篮里,如拾掇秋天的庄稼,象呵护自家的孙儿;媳妇们采撷得挑剔,嫌这一片色调太浓,怪那一簇不够鲜嫩,别人采满了筐,装满了篮,她们还没有选上中意的艾可采;不伙子们有的是气力,走这山,跨那川,总是挑长得最高的,生得最茂的,味道最香的,色质最美的,采到大大的一捆,背上高高的一肩,一旦要是遇上个美貌女郎,少不了还要买弄一番,丢个眼色,留下几把,以示爱意。
艾水洗脸、艾叶泡脚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节日风俗,边民们对此十分推崇,相当讲究。沾露的鲜艾,投在热气腾腾的磁盆里,很快缭绕出满屋的清香,不久便酿出酽酽的、亮亮的、香香的一大盆艾水,这一刻,即使是不习惯洗洗涮涮的汉子,也忍受不住这般的诱惑,也会毫不迟疑地、痛快淋漓地洗一次艾脸,泡一回艾脚。这不仅仅是禁不住的诱惑,更主要是顺从”驱虫避蝇,防寒怯晒”的乡土风俗,此一风俗虽传承多年,可依然经久不衰,虔诚有加。旧时人们戏称三道边子民“一生一世一回澡,一年四季一次脸”,说的就是端午节这次艾水脸。不过这艾水洗脸功效着实奇特,我亲眼所见,奔波在冬霜夏雨里的边民,一回艾水脸便足以使他们四季容光,这功效足以使其荣登护肤等产品里的首个金榜。
洗漱罢,人们还要带些艾叶出门。衣扣上拴着艾,怀里揣着艾,兜子装着艾,帽页下插着艾,浑身上下全都是艾,样子滑稽、憨厚而又着实可爱。
最张扬的要数心灵手巧的姑娘媳妇,扎成花朵戴在头上,辫在辫里,扎在辫梢,一如乡间赶庙会、大年里走亲戚,涂油抹粉戴花,巧装打扮一番后,风风光光地在大街上潇洒。
孩子和老人也不逊色。多敬老人一把是孝道,多给孩子几棵是关爱,端午节的艾叶能够怯邪压坏,隐恶扬善,带上它,恶人不敢近,野鬼不敢来。于是他一枝你一株,里里外外,应艾尽艾,俨然成了艾草装饰起来的香人模样儿一般。
事后人们还要把剩余下来的艾叶检出来,放在阴凉处,凉干后,捣成艾绒,生病的时候,拿出来点艾炙,扎针灸,吃艾叶,饮艾汤,功效独特,老道灵验,倍受边民们的推崇。
即使是茎干也舍不得丢弃,人们把它搓成麻花草绳,纽得那般缜密,倍得那样均匀,有如少数民族服饰上,用彩布做成的`修长、美丽而飘逸的装饰彩带,说它是一款地道的手工艺术品,既不过分,也不夸张。
端午节过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屋檐下挂着,墙头上担着全是艾草搓成的草绳,直到把它晒干,再收藏起来,旦等炎炎的夏日到来,睡觉或消夏的时候,点燃起艾绳,弥漫起艾雾,恼人的苍蝇蚊子立即望风披靡,夺路而逃,效力可与都市里的驱蚊灵、花露水媲美。
五月采艾,十月播芳。搓成艾绳十冬腊月依然还能配得上用场。遇上个丰收的年景,碾了米,推了磨,金黄的米贮在缸里,雪白的面压的柜中,再等到大小雪节气,宰牛卧羊,大白的馍,大块肉,大碗的酒,端在炕上的时候,人们常会燃起久违的艾,一任满屋的溥雾,变幻出缥缈迷离的色彩,闻着艾香,嚼着大肉,筛着老酒,心情好爽,虽生人间,犹在天堂。艾到火候,酒至半酣,大家围定艾绳,席地而坐,会随心所欲地唱起了三道边是最古老的山歌,直唱得艾绳燃成了灰烬,直唱到月落星稀,星移斗转……
s("content_relate");【艾在五月天-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艾香缠梦散文随笔07-11散文随笔失语五月天04-03恋恋五月天散文随笔04-21散文随笔:最美不过五月天07-01五月端午闻艾香散文随笔07-12抗艾防艾策划书11-25艾米语录05-09艾莫的演讲10-28艾弗森格言03-13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
上一篇:最新下雨记日记(三篇)
下一篇:哎坤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