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方元宵节风俗介绍优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南方元宵节风俗介绍篇一
不同的地方,元宵节吃的不一样,元宵节的活动也不一样。那么,南方地区的人元宵节做什么呢?南方元宵节的习风俗又有什么呢?下面就随百分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娘家送灯
在福建地区,有着元宵节娘家送灯的习俗,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其寓意都是“添丁”。尤其是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十五送观音送子灯。
穿灯脚
在闽南的一些地方,还有着元宵节“穿灯脚”的习俗。就是说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喝时汤
在湖南常德,元宵节那天主人会以椒为汤,加入韭菜水果来款待客人。而在新田县则有着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的习俗。
吊喜灯
在广东地区,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吊喜灯”,就是说大家都会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以祈求“点灯添丁”。另外,如果去年元宵以后生了男孩子,农历正月十三起家人就必须挑起一对红灯笼,并在灯屏下贴着红纸写上姓名,欢天喜地挂到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以此象征着家中添了丁。
元宵夜偷菜
在台湾地区,俗语称“偷挽菜,嫁好婿”。意思是说单身女子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菜,寓意未来将会嫁到好丈夫,家庭幸福美满。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 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 上元节的晚上”,因 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 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首先是逛灯会、猜灯谜,这算比较传统的活动了。它也因此被叫做“灯节”,在灯会上,大家观看各式彩灯,有些地方还会有灯谜给来参观的人猜,通常两项活动都是一同进行的。走到街道上也会看的舞龙舞狮子的,每逢元宵节逛花灯之际,总会有扮成狮子或龙的人来表演,舞狮通常由狮头狮尾两人配合即可完成表演,而舞龙则需要一大队人马,这种形式可以为节日增加热闹的氛围。
1、捏生肖:据说是山东荣城的风俗习惯。一般以黄豆细面作材料,生肖的姿态可以即兴发挥,只是都要配上一些蔬菜的种子和叶子,象征“五谷丰登”。然后制成生肖灯,谁的灯燃得时间最长,就预示着新的一年将鸿运当头、健康平安。
2、偷菜:又叫“偷青”,传说会带来好运气,特别是偷的过程中,被人发现更是好运连连。一到正月十四或十五的晚上村民就会敲锣打鼓地到彼此的菜地去偷菜,为的就是让别人发现。据说,被人骂得越厉害,来年日子就越兴旺。
3、祈娃娃:河洛地区有这个风俗,人们可以看到虔诚的香客在送子娘娘前跪拜上香,然后将泥娃娃带回家。祈娃娃的时间不固定,但多在正月十五。其实是父母企盼新人早生贵子,家中人丁兴旺的意思。
这一天大家都会吃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这种食物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在宋代就有人吃了,当时还是比较新奇的。据说最早叫“浮元子”,后面成为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象征财源滚滚来的意思。
1. 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及时雨
2. 奥运射击冠军(打《水浒传》人物绰号)——金枪手
3. 再三谦让(打《三国演义》人名)——陆逊
4. 古代文化(打《三国演义》人名)——史迹
5. 事事齐全说汉高(打《三国演义》人名)——刘备
6. 逐渐繁荣(打《三国演义》人名)——徐盛
7. 八骏日行三万里(打《三国演义》人名)——马良
8. 六王毕,四海一( 打《红楼梦》人名)——秦邦业
9. 三八多面手(打《红楼梦》人名)——巧姐
10. 女十八兮叹分离(打《红楼梦》人名)——杏奴
11. 元前明后(打《水浒传》人名)——宋清
12. 渐渐安定(打《水浒传》人名)——徐宁
13. 赫赫小英雄(打《水浒传》人名)——童威
14. 不许你发达(打《水浒传》人名)——杜兴
15. 禁止调房(打《水浒传》人名)——杜迁
16. 济人急难(打《水浒传》人名)——施恩
17. 渐渐安定(打《水浒传》人名)——徐宁
18. 众芳竞艳(打《水浒传》人名)——花荣
19. 社会在发展(打《水浒传》人名)——史进
20. 僧穿彩衣(打《水浒传》人物绰号)——花和尚
21. 轻骑飞跃(打《三国演义》人名)——马超
22. 天不绝曹(打《三国演义》人名)——魏续
23. 汉朝文书(打《三国演义》人名)——刘表
24. 醒后得知一场梦(打《西游记》人名)——悟空
25. 相声逗乐(打《西游记》人物)——眼看喜
26. 各一方话鼠(打一画家名)——吴道子
1. 门外汉(打《论语》一句)——未入于室也
2. 为储户保密(打《四书》一句)——慎言其余
3. 洪湖歌声融暮色(打《滕王阁序》一句)——窜梁鸿于海曲
4. 回归洛阳(打《前出师表》一句)——还于旧都
5. 科举制度(打《前出师表》一句)——试用于昔日
6. 人家在何处(打《前出师表》一句)——以咨诹zōu善道
7. 子游(打《聊斋志异》一篇名)——鼠戏
8. 使女择焉(打《孟子》一句)——决汝汉
9. 易之而教之(打《孟子》一句)——选宾为主
10. 齐楚燕赵皆降服(打《史记》一句)——四国顺之
11. 口道恒河沙复沙(打《史记》一句)——不可胜数
12. 故(打《史记》一句)——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13. 坚持到底(打《史记》一句)——虽死不易
14. 死而轻于鸿毛(打《史记》一句)——故无贵无贱
15. 好读书(打《论语》一句)——学而不厌
16. 尖(打《论语》一句)——小大由之
17. 莫中美人计(打《论语》一句)——戒之在色
18. 退席(打《论语》一句)——不在其位
19. 测鼠(打一词牌名)——卜算子
20. 休得多言(打一文学名词)——歇后语
21. 何谓状元(打一文学名词)——第一人称
22. 平等待客(打一文学名词)——主人公
23. 天女散花(打一新兴词语)——高消费
24. 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感谢
s("content_relate");【南方元宵节的风俗】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02-08元宵节的风俗习惯(5篇)02-14元宵节的风俗作文(汇编15篇)02-08元宵节的风俗作文(精选15篇)02-08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800字12-24元宵节的风俗习惯5篇02-14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精选5篇)02-15浪漫的南方优美散文06-03南方的雨爱情美文10-22《南方姑娘》的吉他谱05-13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
上一篇:爱读书话题作文600字大全
下一篇:猎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