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作文优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竹子作文篇一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竹子高三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势如破竹”、“胸有成竹”这两个成语,我们不时运用。那么,大家对竹子又有多少认识呢?原来,竹子属禾本科中的多年生木质常绿植物,跟稻子、麦子、玉米、甘蔗、高粱是近亲。已知全球有150属,1225种,竹林面积达140万顷。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北纬46°至南纬47°之间,热带、亚热带、暖温带都有竹子那摇曳生姿的身影。它的茎通常呈圆柱形,中空,茎上每隔一段就长有一个实心的节子,节子上对生着细长的圆柱形节状的空心竹枝,枝梢上长着几片带状的竹叶,这几片竹叶构成了“介”字或“个”字。“竹”就是它的象形字。多种竹子可以长到6米至8米高,亭亭玉立。
每逢春季,老竹的跟部就会萌芽。新芽破土而出,长成竹笋。温暖多雨的春夏两季是竹子迅速发育的.黄金季节。秋季,有的篁竹会发黄枯萎。冬季,在寒冷的地方,竹子里的水结冰膨胀,有的竹子因此爆裂,噼啪作响。
竹子共有500多个品种,常见的有毛竹、淡竹、慈竹、苦竹、茅竹、箬竹、箭竹、方竹等。有些竹子不开花,有些每年开花结籽,有些40年才开一次花,竹子开完花就死了。有的竹茎近似方形柱子,叫“四方竹”。有的竹茎像节节佛肚,叫“佛肚竹”。有的竹子长在深山,粗壮俊俏;有的竹子栽在花盆,小巧玲珑。
竹子浑身是宝,竹根、竹笋、竹竿、竹枝、竹叶都是好东西,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实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在画家笔下,山麓、小溪旁,一片竹林,几家农舍,是那样的妩媚动人。(苏轼曾感叹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在作家眼里,竹子跟梅、兰、菊一样,都是君子,它节操高尚。在雕塑家手上,竹根、竹竿、竹枝则可脱胎换骨为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在音乐家口中,笛子、芦笙、箜篌、洞箫、葫芦丝的声音是那样娓娓动听。在孩子们手中,用竹篾做骨架的瓦片风筝、蟹风筝、蜈蚣风筝变得多么飘逸潇洒。在杂技女郎的抖动下,空竹高速旋转,上下翻飞,令人叹为观止。
竹子坚韧结实,人们用它扎排栅、搭竹桥、盖竹楼。竹子中空,人们把它们连接起来,作为输水管道,将河里、山上、湖中的水引来,灌溉农田。在水乡,人们还用竹子扎成竹筏,用来过渡、打渔、运货。用竹子还可以制成竹梯、竹椅、竹桌、竹床、书架,编成竹席、竹帘、箕畚、箩筐、笼子、蓑笠、蒸屉、提箱、花篮、碟子、茶杯,削做筷子、竹杠、扁担,等等。在古代,人们把竹子削成狭长的竹片,用绳子和皮条串起来,成为竹简。另外,东汉以来,竹子就一直作为造纸的材料。
熊猫最爱吃箭竹,人也爱吃竹子。鲜嫩的竹笋拌着肉芹、红萝卜、松子、鲜鱿炒吃,清淡爽口。将竹笋晒干,用水泡软,拌五花猪肉炒吃,别具风味。用枯干的竹子栽培出来的竹荪是高级的菌类食物。竹子的根、茎、叶、实等都可入药,例如,竹汁就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可清凉退热,养颜驻容。竹子还是好饲料。
有一篇散文《井冈翠竹》说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井冈山的红军用竹子作梭镖、钉阵,用竹竿烧筒饭、装盐巴,井冈百姓则用竹担为部队挑粮食,抬伤员:竹子功勋卓着。还说烧了竹叶,还有竹枝;折了竹枝,还有竹竿;砍了竹竿,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象征着井冈人。
清朝郑燮在《竹石》中赞颂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挺拔伟岸,虚怀若谷,慷慨豪爽,节操凛然,忘我无私,顽强不屈,值得称颂。
s("content_relate");【关于竹子高三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盆栽的竹子应该怎么养08-14借竹子喻人作文01-05家乡的竹子作文9篇02-18竹子优秀作文合集15篇01-23竹子优秀作文(通用94篇)03-08盆栽竹子怎么养08-14关于珍惜高三作文03-11描写竹子的作文(精选15篇)02-19描写竹子的作文(汇编15篇)02-19【推荐】竹子作文300字三篇03-05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