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沉着痛快的美学境界散文摘抄 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精选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沉着痛快的美学境界散文摘抄 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篇一
- 境界高精辟句子 推荐度:
- 《美学散步》读后感 推荐度:
- 清明散文 推荐度:
- 春天优美散文 推荐度:
- 抒情散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 曰凄婉。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 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 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
这显然是在说诗,但“沉着痛快”一词,苏东坡也用来评价米芾的书法,他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宋高宗赵构在《翰墨志》中也说:“(米)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如此看来,优游不迫和沉着痛快两大风格,在诗歌和书法中都是存在的。
我们知道这是两种对立的风格,是从力度和速度两个方面说的。以“沉着痛快”来看,“沉着”并不是现代汉语的意思,是笔力深沉有力,是从力度感着眼,其行笔一定力透纸背、遒劲雄健;“痛快”也不是指高兴舒畅,而是流利飞动之意,是从速度感着眼。苏东坡以“风樯阵马”来比喻米芾的书法,就是说像乘风疾驶的帆船,像临阵飞奔的战马,气势雄壮,笔势飞动。那么“优游不迫”,自然指笔力柔和,势缓意舒。前者,其力其速,犹如大江,是一种阳刚之美;后者,其力其速,犹如小溪,是一种阴柔之美。
如果力度感和速度感,超过了“沉着痛快”,那就是如狂劲飞逸类的狂草;如果弱于“优游不迫”,那就是如文雅娴静类的小楷。这样看来,书法作品的力度感和速度感,我们可以分为多个级别,而力度和速度级别的交叉对应,又可以生出种种风味的书法样式,比如颜真卿的楷书,从力度感来看是遒劲级的,从速度感来看是平静级的,像一个坐着的挺胸凸腹的勇猛金刚。
这力度感和速度感,和笔势和体势关系密切。李勇在《沉着痛快书法的大美》一文中说:“势,是指精神状态。笔势,是作品中点画的精神状态,也是书写时笔锋挥运的神采。对笔势的理解,有点画之势和挥运之势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这两者当然是相关的,以挥运之势创造点画之势,从点画之势想象挥运之势,是书法创作和欣赏的关键。”我们自然谈的是他所说的点画之笔势,此外还有结字的体势,其势包含态势与动势,态势同样包含着笔画的态势和结字的态势,着眼点在形态,动势着眼点在运动,二者合二而一,才能称之为“势”。那态势,决定着力感;那动势,决定着生气。态势和动势也互相影响,而绝不是孤立的,我们往往可以从态势中看到动势,从动势中来感悟态势。比如李树立在《谈米芾的书法特点》中说的一段话,正反映了这个问题:“米芾书法特别强调体势。要‘字不作正局’,体势的营造是米芾书法的精髓,也是米芾书风的一大特色。米芾通过字体的夸张变形,左斜右倒,上下错位,大小不一,偏侧不正,来打破平衡,制造矛盾,然后上下相形,左右相应,将一个个没有笔墨连贯的单字浑然一体,产生形形色色的造型姿态,表现出多姿多彩的精神面貌。“你看这欹侧的态势,能没有动势吗?
从书法创作的角度来看,处理力度与速度的问题,不可忘“中庸”二字。言恭达在《当代中国书法文化的哲学思辨与艺术创作》一文中说:“‘大中之道’即中庸之道,这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理念。‘中’为适中(不是中央、中心,它不是科学)而取其中点。‘恰当的时空限度乃为中’(冯友兰)。‘庸’为按合适的方式做事,是规律或常然之理常行不变之谓,故“规律”与‘常理’是‘庸’的内涵。‘不偏为中,不易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即是‘序’‘和’,‘序’即‘礼’的基本精神,‘和’即‘乐’的基本精神,所以,中国文化就是礼乐文化。”这样看来,要达到中庸的哲学境界,就应当在书法主题的统领下,来考虑力度与速度感的不偏不易,符合书法主题就是中庸,否则太过与不及,都不能达到尽善尽美。比如清代伊秉绶的隶书,书法主题在于表达静穆端庄、沉稳厚重的审美趣味,力度自然当强,因此大多笔画粗重,转折方正,这符合规律和常理,是合“庸”,而粗重、方正的程度自然当适中,以合“中”。你看网名为静坐观心的作者,在《如何欣赏伊秉绶隶书之美》一文中说“转折处却绝不用篆书圆转笔法,而纯作方折,且折角为直角,方正之极。很少有外方内圆,外圆内方或亦方亦圆的折笔。由于折画的方正,加之横坚画的平直,使伊氏隶书的字形非常方正,内部空间多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有斜画的字中则为三角形,很少有不规则的内部空间(汉隶中则多为不规则状的内部空间) ,如作品‘宋拓仅存’四字、‘散邑盘铭’四字等,皆如此。”速度,却适宜有静止感,因此笔画端直均匀,而且隶书的蚕头燕尾也不要了,以消除那一波三折的.动感,但又决不能使之僵死,因此在起笔处露锋,在收笔处微微上翘。这也方法合“庸”,程度合“中”
力度感最怕漂浮、单薄,速度感最怕僵死。同样是闲静如坐如卧的笔势和体势,有的僵死无生气,有的内蕴灵气栩栩如生,我们似乎感到了一种内动——气息、血脉和灵魂都在运动着;同样是草书中s形线条,有的如死蛇挂树,有的却如动人心魄的那正曼舞的柔肢细腰。反正笔画过直,状如算子会僵死;下笔迟疑涩滞,也会僵死;馆阁体没有变化的用笔结字,也会僵死。
当然,笔势和体势的力度感和速度感不可偏废,丰坊在《书诀》中说:“沉着而不痛快,则肥浊而风韵不足;痛快而不沉着,则潦草而法度荡然。”优游不迫也是如此。进一步来看,不同力度感和速度感的笔画和结字,都以入神为最高境界,都是我们抒发胸臆、表达性情和寄托审美情趣的一种手段。此神,一定藏而不露,这样就会增加了书法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马格利特曾说:“我们所能看到的事物背后往往隐藏了别的事物,我们往往对被隐藏的事物更感兴趣,而不是我们所能瞧见的。被隐藏的往往比被显现的更有意思。这种兴趣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形式,一种较量,于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较量。”你在书法鉴赏中一定会产生同感,事实也确实如此。
2015.08.14 写于陕北榆林(文化散文)
s("content_relate");【沉着痛快的美学境界散文】相关文章:
沉着痛快的美学境界经典散文06-04经典散文境界06-09境界的散文04-02爱情的境界散文05-27宽容的境界散文03-11优美散文:淡的境界04-25忍之境界散文01-04混的最高境界散文06-16人生三境界经典散文04-12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
下一篇:橙子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