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呼唤作文600字实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远山的呼唤作文600字篇一
草帽顶子山,座落于东北边境线上。
当年有十五名上海知青在大山里落户。19岁的户长文娟是大姐;15岁的阿康年纪最小,独生子,本可不下乡的,但他自己要求,最后被誉为“上山下乡”标兵来到广阔天地干革命。
下乡不到两个月,生产大队决定派金阿巴依负责为知青盖房。盖房是按朝鲜族老规矩:先放炮排石、再填土夯基;砍来树木做梁、割下柳条织墙;最后和泥漫壁、抬沙压顶。
开春时节,男知青下水田耙地筑埂,女知青在盖房现场打下手,队长见阿康矮小,让他也留下来或和泥或漫墙。
在抬沙压顶之前,有人发现支撑横梁的柱子有点斜。金阿巴依就提着吊锤这里测测那里量量,得出的结论是“意了不稍”(朝语不碍事)。
东北山沟里的四月天,说下雪,就满天纷纷扬扬。于是,金阿巴依招呼干活的人拿上工具先收工。
路上,文娟碰到了被使唤去公社取文件的阿康。
阿康说:“我的铁锹还丢在盖房子的地方,我得取回来。”
文娟告诉他铁锹已帮你拿回去了。
阿康说,“那我也要去看一看,半天没在那儿,房子肯定又有新变化了。”
文娟知道阿康一直憧憬新房的落成,就目送他一路小跑地走了。
移时,文娟正在溪畔汲水,只听得轰隆隆一阵沉重声响,望见盖房处腾起阵阵灰土。想到阿康,她扔下水桶就往工地跑。
现场的情景让文娟吓呆了:原本高耸挺拔的新房梁架不见了踪影,眼面前只是一片横七竖八的木柱横梁、柳条土坯躺倒了一地。在这片废墟堆里,隐约倒扑着一个人,一根粗大的横梁恰好压住他的脖颈,动弹不得。这不就是阿康吗?文娟声嘶力竭地呼叫着。男女老少闻声赶来。此时男劳力还没收工,金阿巴依指挥着妇女、老人,将压在阿康身上的土坯横梁搬走。几位有经验的老人家扶起阿康,顿时惊恐万状:“不行了……不行了!”
文娟与另两名女知青根本不相信这体肤无损的'阿康立马就会“不行了”?她们拉着阿巴依们的衣襟哀求着:阿康他不会死,一定要送医院抢救、送医院抢救!
于是马上和公社联系,公社又向县里汇报,县里又找草帽顶子驻军求援,部队派了一辆军用吉普,载了3名女知青陪同阿康一起去县城。
4个小时后赶到县医院,阿康终究没能活转过来。
最后又将阿康运回大队,埋葬在草帽顶子大山里。
金阿巴依痛心疾首,大病了一场。别看社员都称他是“专家”,其实就是一个普通“老农”;亏了那阵子飞雪,否则伤亡更大。
最苦还数阿康父母。当时阿康母亲接到加急电报就瘫倒在床上。阿康父亲独自坐了五天五夜的火车汽车赶来料理后事。这位康爸爸回上海之后便沉默寡言、闷头抽烟,且烟瘾极凶,不久因肺气肿撒手人世。
两年后文娟回上海探亲,去看望孤苦伶仃的康妈妈。
康妈妈向她诉说:每夜睡梦里都是阿康的声音,说草帽顶子大山里太冷清、太寂寞,想上海、想回家,真想回家……
这句句揪心的话,让文娟难过好几天。
又一次探亲。文娟照例去看望康妈妈。康妈妈依然如祥林嫂一般,反复述说着草帽顶子的冷清与寂寞。临走时,康妈妈竟然托文娟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带给康康作伴。这让文娟头皮阵阵发紧。
文娟随即向居委会反映康妈妈的情况,居委会又与康妈妈单位联系:单位说她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从没出差错,不像脑子有病。当时她也只是四十岁出头的年纪。
果不然,康妈妈早早的就病退回了家。后来,渐渐的生活不能自理,居委会送她进了敬老院。
不曾想45年后,当地政府出资将阿康的遗体火化了,火葬场也是近些年建的,并运送他回到自己的故乡,也好给死者的亲人一个交代。于是,埋葬在六千里外草帽顶子大山里的阿康,离家时只有十五岁,45年之后回到了上海,已年愈六十。
阿康的骨灰准备安放在知青家园内。那天,文娟及集体户的“插兄插妹”用轮椅将87岁高龄的康妈妈从敬老院里接出来。
文娟捧着骨灰盒告诉康妈妈:“侬日思夜想的独养儿子回来了,就是阿康回家来了!”
无奈康妈妈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她的神情和大伙儿完全不在一个调门上,似乎今天的事与自己无关。
文娟蹲下身子一字一句地对康妈妈说:“草帽顶子侬晓得伐?侬不是一直担心草帽顶子大山里太冷清太寂寞吗?现在好了,不冷清不寂寞了。这就是从草帽顶子大山里接回来的啊!”
一声声的“草帽顶子”,终于把康妈妈唤醒了,她眼睛一亮,忙将骨灰盒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笑眯眯地抚摸着,那满头的白发在微风中颤动。此刻谁见了不心酸动容?
数十载寒冬酷暑,早也想晚也盼,望眼欲穿;好容易盼到了今日,不料这盼望,在康妈妈的脑海中又成了空白。感谢远方“草帽顶子”的呼唤,才将这一星半点的慰籍留存给了苦难的康妈妈;也是草帽顶子大山,见证了这漫长的45年,阿康的父母亲那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是如何在滴血、如何在碎裂的。
想当年,英雄知青金训华“英雄”得很不值,献出自己年轻的一条性命为的是抢救一根电线杆子;而我们的阿康似乎死得更不值,连“一根电线杆子”的价值都没有。
可是,那总还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可惜这条鲜活的生命还未曾赢来人生的花季……
s("content_relate");【远山的呼唤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远山的呼唤散文2.远山的呼唤作文3.关于远山的呼唤作文4.远山的呼唤赏析5.远山在落雪抒情散文6.远山远山随笔诗歌7.远山散文8.远山之距高中作文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
下一篇:透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