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研课的教案及反思简短 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精选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连加连减》教研课的教案及反思简短 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算式竞赛,左边小朋友做上一行,右边小朋友做下一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 9-7= 6+3= 8-5= 3+2= 8-8=
7+2= 9+1= 9-3= 4-4= 10-5=
2. 4+2= 6+1= 7+2= 9+1=
10-2= 8-3= 5-1= 4-4=
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讲述: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头的这个数,第三题开头的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结果…
师:秋天,奶奶家的南瓜丰收了,小红帮奶奶运南瓜,第一次运了4 个,第二次运了2 个,第三次运了1个,小红一共运了多少个南瓜?怎样列式?(4+2=6 6+1=7)
(4+2+1=7)板书
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 4+2+1=7
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小结:一个算式里连续有两个以上的加号,就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2、情境图,弟弟也来帮奶奶摘丝瓜,你能看着这幅图讲个故事吗?讨论交流,表述: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 根,第二次又摘下1 根,还剩下几根?怎样列式计算?
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回答板书算式,
8-3-1=4
小结:像这样连续减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1、想想做做1:先观察图,指名说说图意,再填写算式。交流汇报
2、想想做做2:先指名表述图意,再填写算式。
3、想想做做3:看图列出算式,相互说说算式的含义,
9-2-4=3 9只鸭子游走2只,再游走4只,还剩3只。
9-2-3=4 河里有9只鸭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里还有4只。
4、想想做做5: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指名说说所列算式的意义。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4
思考题:
找规律填数:1、2、3、5、8、( )
在□填数使横行、竖行上的数相加的都是10。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这节课我做了这样的思考: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本堂课我创设了一个去摘南瓜的情境,鼓励学生快速算出几道口算题,然后,一名学生完整地说图意,学生们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使整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也是有效提问的一种手段。
2、合理设计复习,做到以旧引新
导入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了十道10以内的口算题,然后又追问了两道有联系的文字题“3加2等于几?再加1呢?”和“8减2等于几?再减1呢?”学生分步列式后,提问:“谁能把这两道算式合成一道算式?”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会的学生说出答案,引起不会的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想学的渴望,真正达到我要学。
学生列出连加、连减算式后,提问“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使其在头脑中对连加、连减算式和原来的一步加减法算式能有一个初步的区别。学生回答后我稍加总结“这样有2个加(减)号的算式就是连加(减)法。”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此时我板书课题,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课堂上有效地创设情境,是一种“趣问”,有一定难度,却又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提问是“巧问”,巧问还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充分发掘好学生的潜力,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又可以引起不会的学生思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证明,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s("content_relate");【《连加连减》教研课的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1.连加连减教学设计2.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测试题3.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4.《父母的心》教案及反思5.一年级连减教学设计6.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7.《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及反思8.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9.《春晓》音乐教案及反思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
上一篇:最新部队首长军训讲话材料 部队首长讲话后表态发言精选
下一篇:拳头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