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狼的课后题 七年级语文《狼》优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初一语文狼的课后题 七年级语文《狼》篇一
-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推荐度:
- 初一配套应用题及答案 推荐度:
-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与答案 推荐度:
- 初一语文期末总结 推荐度:
- 初一语文作文我的偶像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缀()行屠大窘()苫()蔽眈()眈黠()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的含义。
一狼径去()屠暴起()缀行甚远()自后断其股()
苫蔽成丘()目似瞑()狼亦黠矣()眈眈相向()
3.全文叙事部分按其情节可分为四层,即_____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狼。
4.比较下列加点词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1)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2)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3)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
(4)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5.选出下面翻译正确的一项()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他)。
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
6.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从故事情节发展看,选段是故事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
8.用“/”为下面这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其一犬坐于前
9.下列句中“其”字指代对象相同的是()和()。
a.恐前后受其敌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乃奔倚其下d.屠自后断其股
e.场主积薪其中
10.分析下列句中“之”的用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a.①⑤/②④/③b.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②⑤/④d.①④/②⑤/③
1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一狼洞其中(打洞)
b.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c.恐前后受其敌(敌人)
d.一狼径去(离开)
12.根据狼的故事,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刻画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13.文段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屠户警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4.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狼(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但)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猪)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户能作此谋?
15.选出与“以吹豕之法吹之”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a.以刀劈狼首b.遂负之以归
c.臣是以无请也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6.做个小翻译,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顾无计可以死之()()
(2)惟有小刀不盈寸()()
(3)令不可去()
(4)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5)遂负之以归()()
ìjiǒnɡshàndānxiá
2.径直突然紧跟大腿盖上闭眼狡猾注视的样子
3.遇惧御杀
4.(1)只停止(2)前面上前(3)于是才
(4)神情打算
5.b
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7.高潮结局屠户杀狼
8.其一/犬坐/于前
10.d11.c12.c
13.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14.(1)对像狼一样的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坏人虽然狡猾,但总以害人始,以害己终。
15.a
16.(1)办法使……死亡
(2)只满
(3)挣脱
(4)旁边留下
(5)背连词,相当于“而”
s("content_relate");【初一语文《狼》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关于初中语文狼的练习题及答案07-07初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10-10初一考试语文练习题及答案01-08初一课文狼练习题及答案01-22初一语文狼的课后练习题07-08初一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01-08初一语文《论语》练习题及答案10-18初一语文论语练习题及答案10-26初一语文端午日练习题及答案10-26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
上一篇:最新以我的家乡为题的作文400字 以我的家乡为题的作文开头模板
下一篇:专业变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