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优质(三篇)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优质(三篇)

小编:zdfb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篇一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第112~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1.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复习,教师应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其他内容的复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要重点复习,使学生都能够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如果有机动时间,教师可适当安排时间对第一学段(前六册教材)的内容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适当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全面完成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2.复习位置与方向时,结合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然后再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教师可以在图上加几条公共汽车路线,丰富情境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重新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描述。

3.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通过让学生做第112页的第2题,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还应注意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

4.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结合第113页第3题复习口算,结合第4题复习估算和笔算。教师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再通过练习二十五中的有关练习或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全体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5.复习统计时,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6.复习年、月、日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可借助表格进行系统整理时间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7.复习面积时,结合第114页第7题,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第114页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估计,再合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让估计得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误差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测量的能力。

8.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15页的第9、10题外,还可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9.复习解决问题时,可结合第115页的第11、12题,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10.关于练习二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题,先让学生估算,再用笔算。有的学生可能估算的结果与笔算的答案不同,如把58看成60,11看成10,估算结果是600,答案是不能一次送走这批人;实际情况是58×11=638,一次能送走这批人。上面的估算方法按照一般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得出了相反的答案。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实际问题时怎样选择比较合适的估算策略,才能解决问题。上面的估算方法问题出在:1辆车能坐58人,如果把11看成10,等于少运了58人,58相对于620人来说误差较大。因此,估算时计算60×11=660比较合适。因为把58看成60,1辆车多运2人,10辆车才多运20人,误差相对较小。这样就能得出“一次能送走这些人”的正确答案。

第5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对人均消费粮食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供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第9、13题,教师注意结合题目进行环保教育。

练习二十五最后的思考题,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到第三学段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要用到这种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

由题中的条件可知:

3杯水+空瓶=440,

2杯水+3杯水+空瓶=600,

所以2杯水+440=600,2杯水=600-440,得出1杯水=80克。

空瓶=200克。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篇二

方向的辨认,简单的路线图,年、月、日的基础知识,24时计时法。(课本第112页第1题,第114页第6题练习二十五的第6、7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几个方向。

2、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全体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全面掌握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二、要点复习:

1、位置与方向

(1)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四面八方”是指哪几个方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东、南、四、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方向辨认。

①以教室为中心,辨认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在什么方向。

②说一说,你们家的方向。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也可以不以学校为中心。如:我家在xx广场的xx方向等。只要学生能正确描绘自己家的方向即可。

(3)路线图。

图示:教材112页第1题:

①填一填:书店在小明家方向,学校在书店的方向。小冬家在小桥的方向,小桥在小冬家。

②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说一说小冬上学的路线;说一说小冬到小明家的路线;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年、月、日。

(1)请学生回顾。说一说在年、月、日这一单元中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一年有几个月,一年有多少天,平年多少天,闰年多少天?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你是怎么记的(拳头、歌诀帮助记忆。)

还可以整理出:一年分几个季度,各个季度有哪几个月份;一年大约有几个星期;一个月的上、中、下旬是怎么分的。

(2)、练一练:教材第114页第6题。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对位置与方向、统计的有关知识,年月日的整理和复习,采用练习的方式进行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篇三

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 (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

(1)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

(1)要注意进位问题;

(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

(1)商的书写位置;

(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

(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

(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计算:856÷7 2309÷3 2832÷4

四、课堂活动

1、计算2346÷5并验算

要求:先观察题目,判断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除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验算中,要注意什么?

2、课本第112页的第2、3、4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采用练习的复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乘、除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影子的变化》大班教案及反思(8篇)

下一篇:电脑时代为什么需要练字辩论范文(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