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办建国60年征文:我读《我们仨》
政协办建国60年征文:我读《我们仨》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以朴实含蓄的文字,记述了一个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故事,感人至深。我利用几个晚上的时间,半断半续地读完了它,尔后又禁不住多次回头重温了某些细节。掩卷思之,感动之余,略有所悟。
感悟之一:生活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杨绛说,她与先生钟书、女儿圆圆,“是不寻常的遇合”。“我们仨”相守在一起,各自做着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一起承担,“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杨绛从与钱钟书结婚同去牛津求学写起,以平静的语调、谐趣的笔法和脉脉温情,写了她和夫女相处的许多细节。我们不难领会到他们是怎样相濡以沫,相互支持、鼓励、包容与谅解,同时我们也领悟到,一个和谐融洽的美好家庭,是需要彼此用心去共同创造的。
感悟之二:读书和工作,其乐也融融。在牛津,他们把假期的全部时间都投入了读书。除了大学图书馆,还经常到市图书馆去借阅,一回到寓所,就“拉上窗帘,相对读书”。回国后虽然历经战火、失业、疾病和政治运动的煎熬,但“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圆圆受到家庭熏陶,自小就喜欢读书,“院子里一群孩子都在吵吵闹闹地玩,这女孩子却在静静地看书”,到11岁时已读过《西游记》、《水浒》等小说了,而且还练就了过目不忘的本领。读书工作可以使人变得坦然,还能以此自解,“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
感悟之三:不向困难低头,是应取的人生态度。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他们经过了一辈子的风风雨雨,走过了人生坎坷的艰难历程,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真可谓不少:两人到牛津求学,只一人是公费;回国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事干,蛰居上海,但是他们都能挺得过来。在国外没有投靠“外国富翁”,在国内没有被政治运动压倒。记得我以前读过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在读《我们仨》中,我找到了对这句名言的最好解释。
感悟之四:只有淡泊守志,才能心定神清,宠辱不惊。钟书、杨绛他们一贯保持低调、调侃作风,“与世无争,与人无争”,生活简单,抱朴守拙,用他们的话说是“不谙世故”。对于误解、诬告、人面高低、世态炎凉以及荣誉利禄等等,一概看得很开很淡,这对比起现今一些人,在利益上斤斤计较和明争暗斗,在生活上穷奢极欲和纸醉金迷来,不知要高了多少彻悟、深了多少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