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元曲的基本常识(3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元曲的基本常识篇一
1.原始社会:“禅让制”,选贤任能。尧禅让给舜,顺禅让给禹。
2.夏、商、周:“世卿世禄制”,王位世袭制的特点: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3.秦朝:商鞅变法中提出: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有军功就有爵位。
4.两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自下而上推选人才,初期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征辟制:自上而下选拔官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5.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后期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6.隋唐: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
隋文帝时期开始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开始了科举制。
唐朝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
完善后的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主要是明经和进士。明经考察儒家经典学说的记诵能力。进士考察策问、经史、杂文。策问主要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经史:经史子集。杂文后面专考世赋,所以这也是唐诗繁荣的一个原因。相比较而言,考取进士有难度,所以进士是高官的必经途径。
7.明朝:科举制发展到了顶峰,采用八股取士。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明朝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童试通过——秀才;
乡试通过——举人;举人中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通过——贡生;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通过——进士;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三鼎甲或前三甲。
如果乡试、会试、殿试都中第一名,称之为连中三元。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古代礼仪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能源的分类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中国古代文化习俗之朋友关系的称谓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人物集锦
<元曲的基本常识篇二
年龄称谓是古代用来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代人的年龄大多情况为了表示含蓄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比较文雅的称谓来表示。大多年龄称谓是都是记载在书籍之中,被沿用至今。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到后来衍生为把生日为初度。
始龀:七八岁。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在古代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总,指的是聚束;角指的是小髻,意为把头发绑起来,也就是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束发:十五岁左右。束,指的是捆,结的意思。古代男孩到童年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代认为女子到十五岁就成年。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指的是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龄。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弱,是弱小的意思。《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而立:指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来把三十岁称之为“而立”之年。
不惑:指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艾:指五十岁。或者把五十岁也称之为知天命。《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花甲(耳顺):指六十岁。《唐诗纪事》“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七十岁。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耄耋:指八九十岁。《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元曲的基本常识篇三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多以抒情为主。这部分在考试中涉及的考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情戏、元曲四大悲剧。
(一)元曲四大家
在我国元曲史上,有四位学者成就突出,我们把他们称之为元曲四大家。其中,关汉卿一生以杂剧成就最高,主要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拜月亭》等代表作,由于其成就最高,被后人称之为“曲圣”。郑光祖的代表作中,尤其以《倩女离魂》最为被后人熟知他的元曲多以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线,因此,深受闺阁女子喜欢,因此被称为“声振闺阁,名闻天下”。白朴主要著有《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由于其仕途不顺,因此,其作品色彩比较悲观,典型的悲观代表《汉宫秋》,除此之外,他自创了描写秋天悲凉天气的体裁,叫做秋思。因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如被我们所熟知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其典型著作。
(二)元曲四大爱情戏曲
在元曲中,才子佳人的故事最为常见,尤其是他们之间最终的圆满结局被人们所向往,
因此在元曲中最广受人们欢迎的四大爱情戏曲,这四大爱情戏以及涉及到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关汉卿的《拜月亭》描述了女主人公王瑞兰与男主人公蒋世隆,在兵荒马乱逃亡中的爱情故事。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尤其需要注意,这个和我们聊斋中讲到的《倩女幽魂》不同,这个是青梅竹马的男女主人公王文举与张倩女,由于遭到女方母亲反对,魂魄离身照顾男主的故事。白朴《墙头马上》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相遇的情景,男主人公裴少俊骑着白马,透过墙头看到女主人公李倩君的展开的爱情故事。 王实甫的《西厢记》这是穷屌丝张生,在红娘帮助下,成功迎娶白富美崔莺莺的故事。
(三)元曲四大悲剧
元曲不仅能表达美好的爱情,而且也表达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通过反映社会现实中的悲剧故事,表明人们生活的人间疾苦。这就是我们的元曲四大悲剧,包括:关汉卿的《窦娥冤》通过讲授讲授窦娥蒙冤,反应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的情景。白朴的《梧桐雨》讲述的是唐明皇李隆基沉迷声色,最终杨玉环惨死的悲惨爱情故事,反应了封建阶级的奢靡生活。马致远的《汉宫秋》描述的是汉元帝与王昭君之间的爱恨纠缠,汉元帝因错信奸臣,把昭君打入冷宫,最后昭君出塞,汉元帝悲痛欲绝,昭君投湖自尽的悲惨故事,这个故事反应了汉末奸臣当道的情景。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讲述的是春秋晋国时候,上卿赵盾由于奸臣陷害,全家被杀,只剩襁褓中的赵武,为了保护这个孤儿,先后多人献出自己生命,最终赵武为家人报仇的故事。该文反应了晋国后期的一种乱象。
这就是我们考试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考试中的考点,第一,知道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情戏曲、元曲四大悲剧戏曲;第二,元曲四大家的主要代表作品;第三,四大爱情戏曲和四大悲剧戏曲中的主人公的对应关系。因此,大家这三方面的知识重点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