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要点
市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要点
一、指导思想
市语言文字工作总体要求是: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城市文明建设”为宗旨,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强依法管理,完善监督体制;以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管理水平和应用水平;坚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全面推进“中华诵”活动的深入开展;为迎接省第十七届省运会在我市召开,围绕“我为作贡献,我为省运添光彩”主题,积极营造“文明、规范、和谐”的社会用语用字环境。
二、主要工作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推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发挥新闻媒体和《语言文字网》的舆论导向和宣传作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普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使全社会进一步了解两法的有关精神,切实提高全社会规范用语用字的法律意识、法律水平和规范应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
(二)巩固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成果,深入推进全市语言文字法制建设
以今年省语委组织的“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回头看”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健全语言文字的组织机构、经费保障、管理措施、制度建设等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语委成员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语委统筹协调、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语言文字应用的监管,强化依法管理,巩固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成果,深入推进我市语言文字法制建设。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场所中外文双语标志规范工作的通知》(政发〔〕99号)精神,为迎接省第十七届省运会在我市召开,按照省语委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公共场所中文双语标志规范工作。
(三)创新活动形式,精心组织开展第十三届推普周宣传活动
今年九月是第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和省教育厅、省语委关于开展第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在省语委的统一部署下,以活动为载体,精心策划,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第十三届推普周宣传活动。积极探索活动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与辖市区合作、联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中华经典诵读和“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活动,组织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组织大中小学生志愿者“推普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将推普工作向农村和城镇延伸。同时,发挥公共服务行业窗口的示范辐射作用,结合行业及岗位特点,面向公众深入开展“岗位推普”活动,不断拓展推普周社会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四)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
加强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与市政府教育督导团联合对校园用语用字进行督导,规范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学生汉字书写。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第二批市级示范校评审认定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依法治校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水平,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倡导学校设立母语节,弘扬汉语言文化。引导学校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诵读经典、书写经典活动,并将其列入校本课程,把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素养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品质。举办全市中小学教师诵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范读和辅导水平。
(五)继续做好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试点工作。
认真贯彻《普通话测试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16号)和省教育厅、省语委《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教语〔〕1号)精神,继续做好全市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加强对市语言文字培训中心普通话测试考点考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管理,理顺考点与各培训辅导站之间的工作关系,认真做好全市测试工作的组织协调。继续做好全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考核和评聘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市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测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测试质量监测,确保普通话水平测试质量。依法做好全市普通话未达标教师和社会相关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按照省语委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试点工作。
(六)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研究,加强《语言文字网》建设和管理
关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如何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普通话测试工作如何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等问题,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全市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为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提供支持和服务,不断探索适应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发展需要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继续加强对《语言文字网》的建设和管理,充实网页内容,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深刻性。建立激励机制,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密切联系在常各大高校语委办、培训辅导站,加强交流,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网》在宣传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交流语言文字工作经验、普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报道有关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使之成为向社会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的平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