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论内涵优化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浅论内涵优化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小编:

"

论文摘要: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由规模扩张向内涵优化方向发展,应以就业为导向,搞好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高职特色。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办学内涵;教学改革

1更新教育观念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机遇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为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任务。它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职业教育政策的重大突破,促使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就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而言,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一是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二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实施工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和半工半读制度应成为今后职教改革的方向之一。四是充分利用城市和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2深化教学改革彰显高职教育特色

2.1明确培养目标找准办学定位

应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继续推动人才培养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化,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使培养的高职人才以较强的实践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服务面向的基层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培养理念的终身性目的标定位和直接对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定位,多形式产学结合的模式定位。

2.2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培养特色

2.2.1把握教改原则与方向教学改革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相对适应性原则,即要满足现实培养人才的要求。二是动态发展性原则,即要跟上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所谓教改方向,即要克服六种不良倾向: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重理论轻应用;在各门课程与教育目标的联系上,重理论体系完整而轻各门课程之间的整合与渗透;在能力培养上,重专业能力而轻综合能力;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主导而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共性与个性关系上,重学生整体而轻学生个性培养;在课程模式上,缺乏依据市场需要进行课程开发的探索创新精神;在教学改革的导向与策略上,应从改革课程人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为宗旨,强调实际能力;要充分依靠和相信企业,在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能力标准及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要发挥企业的作用;课程改革与实施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重视科学调研与论证工作;在课程开发上,要博采众长;在课程结构上,应研究和使用课程模块化教学,以增强专业的适应性、灵活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与教材编写应聘请企业专家、课程论专家、教学专家参与。"

2.2.2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专业设置要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前提,紧贴市场需求。二是课程内容要以必需的理论和技术为核心,能够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三是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四是课程结构设计应注重专(职)业理论教学。五是要重视产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扩大订单式培养。总之,要探索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行“短期实践教学与中长期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及“组织程序化、系列化;实习内容系统化、规范化;实习要求目标化、严格化”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保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交叉循环。

2.2.3优化人才培养计划一是明确指导思想。即以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管理与服务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实际工作岗位(群)所需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确定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应用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必须体现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要求,培养目标与规格必须以不同职业岗位(群)的具体需要来确定。充分借鉴国内的成功经验,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以实质性、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三是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重点抓好三个部分的课程开发:①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一般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类。②专业素质。包括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素质。其中,基础理论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应打破学科体系,以够用为度,突出“精要”,讲清概念,启迪思路;专业理论精炼、实用,为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体现职业特色的专业技术课及实践教学应占总学时的50%以上,使学生通过“做中学”,重点加强创造性智力技能培养。③综合素质。以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为首要目标,适应科技发展综合化趋势,加强相关学科课程的综合化,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品格、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四是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计划要反映课程改革成果,

体现新的课程问的排序和关系。即在教学体系中以理论课和实践课为两条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按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进行模块化划分。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推进中,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横向平台,按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建立合理的课程模块,形成梯型的课程体系。

2.2.4完善教学组织方法在组织形式上,应体现教学空问的广阔性、教学时间的伸缩性、教学人员的多角色性。在教法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殊途同归,不拘一格,即针对高职生源的多样性、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应根据专业与课程的不同,体现教法的灵活性与针对性的统一。②以改促改,推陈出新。一是改革作业形式。取消死记硬背式的作业形式,换以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技能,有利于培养操作能力、创造思维及独立工作能力的作业。二是改革考核方法。要按学科性质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以能力考核为重点,采取现场技能测试、口试、半开卷考试、模块化考试、阶段性考试、扩大教考分离等模式。三是改革教学手段。引导教师广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③中心转移,以学生为主。整个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的教为指导,开展启发式、研究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2.5加强教学理论研究随着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通过全方位的、深入的研究加以解决。因此,应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夯实理论平台,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