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与创新的思考

浅析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与创新的思考

小编:

"

[论文摘要]社会转型与知识经济时代对地方高校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地方高校整合职能,创建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对新时代、新经济的需要的主动适应,就是要和当地社区建立密切、重要的联系,将直接服务和他方为中心作为社会服务的重心。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 职能重构 应用型 教学服务型

世纪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地方高校应当从大学的未来着眼,顺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呼唤,进行使命和职能更深层次的变革,选择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发展战略。

一、社会转型与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对大学的挑战

(一)社会转型对大学体制改革的深刻影响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等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学家眼里的“转型”,主要是描述社会的结构具有“进化意义”性变和转换。台湾社会学家蔡明哲认为“发展就是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一种社会转型与成长过程 ”。中国学者用社会转型观念特指近30年中国发生的变化,或者说中国的加速发展,这里的社会转型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中国社会正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第二,中国社会正在从乡村社区向城市化转型;第三,中国目前仍然是农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社会的并存。

社会转型的根本变化在于社会整体结构的转型和变动,理解社会转型这个观念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批判特质,一种社会基本结构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变化,但旧有的模式并未完全消失,依然存在。社会中的科学技术、民主素养与价值观念的改变会造成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与社会规范的变迁,主导着教育体制的变迁。从这个角度分析,社会转型给教育体制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次突破和变革,因此教育必须配合社会变迁而调适本身的结构与功能。

(二)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型面临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挑战,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形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果说农业社会和工业化社会,知识的生产主要掌握在知识的生产者和发现者手里,大学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承的场所,一直以来都是居于社会文化机构的顶端,大学的职责和使命都是基于此。到了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知识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和重组,知识的生产方式、保存和传承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知识生产在多种多样的场所进行。大学对知识垄断被打破,失去了社会中“工具性知识/技术知识”再生产的关键地位,大学里的教授和专家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社会和公众针对大学的批评也越来越多,大学的各种价值都面临着挑战。据此,杰勒德·德兰迪认为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三种:一是大学与社会间新的联系;二是不同学科间新的联系;三是大学与国家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基于这些变化,大学的职责也会发生改变。大学的变革就必须体现知识经济社会出现的新的社会形态和关系,我们的大学根本还没有准备好应对这些挑战。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处在落后的弱势地位的地方高校主动适应时代的需求,积极进行自身的调适与改革,向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和有效对策。

二、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核心是社会服务职能重心的重构

教学服务型大学核心就是统整职能,重心转移,建设教学与服务双中心的职能体系,与地方社会建立良好互动的关系。

(一)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一直是我国高校的价值主体

如果只从职能理论来看,社会服务其原初意义就是指直接服务形式。这是同大学的法理有关的问题。公立大学必须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最初也有争议,私立大学和教会性质的大学是否要为国家服务在欧洲和美国也不是必然的命题。所以社会服务职能就是发端于美国的大学的创新。这一点上,中国的大学和西方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一开始就是我国高校的价值主体,其理论来源就是马克思的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所以梳理中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理念不能不搞清楚这一点。教学、科研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建立的同时就已确立。但是这里的教学和科研是有特定含义的,同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科研不一致。教学、科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是大学和科研机构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是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以教学为中心,科研和生产劳动为教学服务;三是高校仍以满足国家建设对人才需求和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为其主要任务和职责。科学研究也要以服务社会为目的,鼓励开展应用性的研究而不是以发展知识为目的。在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改造中,科研的职能被剥离,交给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大学的职责和任务是按照与学科体系相关的专业来培养建设人才,教师的学术研究被鼓励,但不是大学的职能。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服务性要求从来没有变过。只是服务的重心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类别的高校是不一样的。

(二)地方本科高校的社会服务形式和内容正在向直接服务为主要方式转变

地方高校的间接服务是指通过教学和科研培养应用型人才,间接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直接服务则取 “威斯康辛思想”的服务内涵,即实施推广教育、担任政府和企业研究顾问、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改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推行,通过自己的精神文化活动提升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品质和公众素质。

从1999年扩招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实力大增,具备了实施直接服务的能力。地方高校改变自我封闭的办学方式,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使大学不仅是传播和生产知识,也是知识产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创造出直接的经济价值。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将眼光从研究型大学和重点大学逐渐转向在自己身边的地方高校,对地方高校的科研服务需求和综合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地方高校的灵活性和进取心也是企业选取的一个考量因素。

地方本科高校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演变历史复杂,社会服务的直接形式也是多样的。这些服务包括:第一,教学服务。主体有校企合作教育,像订单式教学班,企业班开办;与政府合作的委托培养和培训,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的二级学院,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第二,科技服务。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参与企业和政府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和科技咨询服务,教师到政府部门和企业挂职。第三,综合服务。第四,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和兴办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

(三)从单一为经济服务为主向综合公共服务转变

(四)从以学校为中心向以他方为中心的转变

传统高校在处理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时,其逻辑出发点常常是“对学校的教学有利,对学校的发展有利”,教师的动机也是“有钱、有利于申报项目、可以评职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中心。以他方为中心,则要求高校与企业以及社区“建立共同的认识与目标,相互合作,达到互利的结果”,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学校愿意将自己与企业和社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大学要回应企业和社区提出的需求,发挥大学在服务经济、促进地方文化繁荣、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只有采用这种以他方为中心的无私态度,才能给高校带来巨大的好处又推动高校的良性发展。

目前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收效甚微,原因之一在于学校。如果仅仅出于获得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得到经济赞助目的和企业联系,必然引起企业的反感。学校有诚意愿意提供服务加上确实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才会赢得企业的支持和尊重。只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才会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地方高校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教学服务型大学比应用型本科高校定位更为清晰和明确

应用型本科是新建本科高校提出的战略目标,这既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压力,也是新建本科高校的自觉选择;一方面是适应地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必然趋势,是适应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战略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和路径,为了实现与研究型大学的错位竞争,新建本科高校发展定位和目标要和传统高校有所区别,提出兴办“应用型本科教育”。

虽然对应用型高校的探讨进行了很长时间,但到底什么是中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北京联合大学是最早对应用型本科进行系统研究的高校,提出了“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应用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职业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和相关课程和教学计划;上海电机学院,从德国的多科技术高校的比较研究中借鉴经验,提出发展技术应用型;一般高校在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对自己的人才培养的规格仍然是强调“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这和传统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严格的区别。

从目前来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认识一致的是“主要特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这一点也是有异议的。研究型的清华大学也认为自己的本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型的高职高专也提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同种类的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当如何区分?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的应用型还比较好区分,但夹在中间的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则难以清晰划分。正是因为这样,应用型高校能否作为一个类型存在是有疑问的,这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法的最大质疑。

(二)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类型更有利于地方高校的定位和发展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提出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方向,作为一个类型以期更有利于地方高校的定位和发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论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理论,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责,各个国家对大学分类都是基于这些职能发挥的程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旨和根本使命所在,所以以教学服务型大学理念统整应用型本科大学、技术本科大学、教学型大学也应当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国家和社会赋予地方大学的使命是多元的,既包含人才培养,也包含教学和科技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特别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地方大学是大有可为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学生进入职业场所做准备;直接和间接地为企业和农村服务,发挥推动经济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尽快到来,使更多的高中生接受大学教育;为没有办法及时完成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和经济困难青年提供重新学习的场所,为下岗工人和转业者提供继续学习进修服务,成为地方提供终身教育的主要机构;解决城市和社区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致力于改善环境污染、道路交通堵塞、城区改造等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过程种种问题;大学的发展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消费为所在社区的提供更多的GDP;构建新的城市社会体传播社会主义新文化和精神文明等。放弃教学型高校的职能单一模式,也是新型大学的必然趋势。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整合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公共服务三种职能为一个整体,作为一种总体战略规划来考虑学校的未来,要求高校从怎样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区服务为中心,而不是以学校为中心考虑教学、研究和服务职能的发挥。这种服务战略对大学要求更高,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内容、科技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方法、范围和模式以及制度创新上区别传统大学,采取一种总体战略规划来参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工作。三大职能不能简化为唯一的服务职能,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是高校的题中应有之意,不是强调服务就要忽视教学和科研。

从高校职能的角度划分高校类型,教学服务型是相对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来说,是对传统教学型高校的模式突破,比应用型高校的叫法更容易被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理解和接受,也更指向地方高校的本质特征,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与所在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帮助社区和城市解决各种问题,获得社区对学校的真正尊敬,成为区域社会知识传播者、智力支持者、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新文明新文化的发明和创新者。通过实践形成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的新传统。地方大学在发展服务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已经有了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初步特征,只是还不够,还需要开发新的、更加复杂的项目。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