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小编:

摘要:固定资产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固定资产管理是保障高校各类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日常管理以及其他重要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随着固定资产管理在高校管理活动中地位的不断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推行背景下,高校固定资产也应进一步加强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的工作力度以适应高校在新经济发展环境下新的管理及发展需要。

关键词:高校管理;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固定资产作为高校各项教育科研及管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对其进行管理首先就是为了避免计划外的资产流失,资产流失不仅会给高校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让管理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第二,固定资产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而现代财务管理则逐步转型为支持单位发展决策协调各部门健康运作的重要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旦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不仅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质量,影响高校的合理性收益,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他如教育、科研、管理及其他经济活动,从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第三,资产闲置一直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高校固定资产类型繁多、数量庞大,如果存在调配不当、使用不足以及分配不均等管理不善则很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首先,关联性原则。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目前基本上已经被所有高校所采用,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同时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结果。究其原因就在于许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评价指标往往只针对固定资产本身进行了一些指标设计,如使用寿命指标、可用率指标、资产更新换代频率等,而没有从高校的整体管理需求及高校集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经济活动于一体的特点出发,从而让绩效指标设计体系孤立存在,让绩效评价失去了与管理需求之间应有的关联性。其次,客观性原则。一些高校为了快速提升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盲目照搬和学习其他学校或机构的成功经验,照抄别人的指标体系和管理方法,没有站在学校本身的客观需求和客观条件基础之上,从而让绩效考核及管理工作沦为了形而上的教条主义,无法真正发挥客观评价与实际推动作用。再次,科学性原则。许多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无法更全面科学的确定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比例及权重,从而或者让绩效评价变成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工具,或者让绩效评价充满了主观色彩和不确定因素,这两种状态都无法真正发挥绩效评价工作的作用。所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同时还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一方面合理确定定量指标,提升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可计量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非财务考核内容的重要性,避免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考核工作陷入盲目追求财务效益的误区。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上都基本可以概括为第一,固定资产总体质量指标:固定资产率、各部门固定资产率、可用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年更新率;第二,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共享率;第三,固定资产运行绩效指标:生均教学科研用固定资产额、生均后勤用固定资产额、生均图书资料费等。上述系列指标基本上都围绕固定资产在使用上的指标设计与考核,其指标体系设计存在着明显的财务化、定量化以及内部化特点,缺乏与高校整体管理的关联性以及缺乏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管理在非财务指标上的关注度,所以应当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优化。

(一)重视指标体系前期科学分析考核指标不是一拍大腿决定的,而是需要通过科学全面的分析、调查及论证得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及运作涉及高校内部各个环节的工作与流程,所以在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指标确定之前,必须经过专家论证、调查走访、指标粗列和细化筛选,同时还需就收集到的重要指标进行再次论证分析及统计,最终确定具体指标。

(二)指标体系框五部分架搭建前文中我们提到完善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当能够实现保障资产、管理资产、安全利用,同时强调资产利用的效益以及借由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社会影响。所以,指标体系也应当细化为五个部分,分别强调各部分考核指标的重要性。

(1)资产总体保障指标。资产总体保障指标的确立是为了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基础稳固,资产总体保障指标是后续各项考核指标得以确立的基础。资产保障指标可分为资产运营规模、资产优化结构、资产使用质量三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为资产运营规模(总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人均资产规模),资产优化结构(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比率),资产使用质量(可用资产率、固定资产更新率、仪器设备利用率)。

(2)固定资产管理指标。管理指标顾名思义考核的是学校管理人员及团队的工作质量,这是固定资产实现科学有效管理的关键考核指标。资产管理指标分为团队管理、管理制度、管理质量三个二级指标,再细化为团队管理(机构设置、观念及水平),管理制度(管控制度、激励、评价、整改及运行),管理质量(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固定资产信息收集质量等)。

(3)固定资产安全管理指标。高校固定资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应当特别重视资产安全管理这方面的指标确定。资产安全管理指标分为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资金使用结果评价三个二级指标,同时细分为资金来源(预算编制、预算审批、计划执行、计划调整),资金使用(专项资金内控、资产专款专用情况、小金库情况、专项工程资金使用质量等),资金使用结果(是否达到使用预期、是否提升预期、是否存在其他成本优化方案)。

(4)资产运行质量指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在于保证固定资产本身的使用规范与科学,同时使用效果还应当充分体现在高校的各类业务开展质量提升上面,所以,资产运行质量指标的存在十分必要。资产运行质量指标可分为科研成果、教育成果两个二级指标,同时科研成就还应细分为教师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增长率、科研成果率、科研技术市场转化率。教育成果应分为生均培养成本、年均毕业生就业率。

(5)社会声誉指标。几乎所有学校都十分重视学校整体的声誉及社会影响,但又很少有学校会将其真正量化考核或者定性考核,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就更少之又少。但是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及运作,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及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全面且严谨的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我们也不应忽略此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如外部认同度(社会满意度、同行高校认同度、学界声誉度以及潜在生源吸引力等)。

四、结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已经属于老生常谈,但真正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发挥积极作用的学校却仍然为数不多,这也是因为许多学校并没有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完整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从而无法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与程度。所以,我们不仅应当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同时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且符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际需求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通过固定资产科学管理促进高校整体教学、科学及管理水平提升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蒋科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之构建[J].财会月刊,2018

(10).

[2]郑建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的原则和指标[J].中外企业家,2018

(4).

热点推荐

上一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强化策略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