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目标成本控制理念下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基于目标成本控制理念下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小编:

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共同作用下,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各大中小制造企业在这种环境下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和生存空间,就要建立起较强的成本控制优势,开发和生产出质量较高的产品,本文主要在目标成本控制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以便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目标成本控制 制造企业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在近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因素让很多制造企业逐渐失去了成本优势。这些制造企业只有不断研发新产品、升级老产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影响力。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不能科学地对企业产品所具有的生命周期进行成本管理,很难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所谓的目标成本法就是对企业运行成本进行战略控制,控制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对产品的设计、原料采购等其他运行成本进行控制。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还包括经销商、供应商以及其他企业,建立并完善整个产业链之间的合作方式,从这种平衡的成本效益发展中找到制造业产品成本的最小生命周期。

一、我国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大多数中小制造业采取的都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例如在利用人口红利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义务及其他社会责任和义务。

(一)制造业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1.低廉的人工成本难以持续

制造企业的低廉制造成本来源于用用工成本的低廉化,区域内政府在进行招商引资时所颁布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很难兼顾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在成本控制中所具有的竞争优势缺少核心竞争力,周期较短,在政府执政方式逐渐完善和成熟、劳工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消失。

根据有关数据,我国总人口数量在2014年已经接近14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人口总数的13.75%,14岁以下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16.47%。婴儿潮流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劳动力的供给。此外,《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落实,标志着我国已经从法律层面对各大制造企业的用工方式进行规范,部分中小制造业很难沿用传统的用工方式,加上农民工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很多用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的局面,无法保证加工产业链的顺利进行,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逐渐倒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问题在于短视性和低层次的竞争。

2.压低原材料价格是成本控制的主要方式

现阶段的中小制造业大都是通过对原材料的控制和选择来控制运行成本,在比价程序的作用下对运营商的挤压运行成本进行维持和降低。这就导致制造企业忽略了产品质量,无法增进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

3.优惠政策带来的成本优势缺乏可持续性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指挥棒,把各种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常常运用项目补贴、土地优惠、宽松执法以及出口退税等政策吸引投资。中小制造企业在这种外力的作用下发展并形成自己的成本竞争优势,但正如前文所述,这种成本优势是难以长期保持的。

(二)制造业成本控制难点

1.由控制要素价格转向管理要效益

目前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依然沿用较为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但这种方式逐渐受到成本上升和环境红利丧失的挑战,只有用创新性驱动替代传统的要素型驱动,只有改变以往的成本控制模式,制造业才能在市场中生存。

2.突破成本控制所形成的意识障碍

制造企业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利益方,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对销售商以及供应商的根本利益进行兼顾,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业供应链,保证经销商和供应商都能够积极地对目标成本进行控制,才能使成本控制获得更大的效果。例如服装业的经销商和供应商通过参与新服装的设计,形成一种较为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

3.成本管理的考核与沟通机制不畅

一个好的成本控制就要从根本上实现体系化,通过对价值工程作业成本法以及目标管理法的运用,才能产生更好地发展成效。在超部门团队工作方式的运用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目标成本控制和管理体系,从而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标成本法对信息的传递和采集有着很高的要求,怎样能够科学有效地发现制造业运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中所出现的偏差,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成本管理的考核与沟通机制是中小制造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只有对其加以重视,才能保证从根本上控制企业运行成本。

将供应链的成本划分到原材料或者其他材料的成本目标,包括原材料、材料供应商、供应商、间接以及直接工人、主要原料供应商、生产的包装、管理费、运输、开发以及研究成本等。制造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无法控制的相关因素,怎样对这项因素进行分摊,是整个企业运行对责任进行分摊的主要工作点。需要建立起利益联动的工作和运行机制,让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等产、供以及销等相关部门都能够通过企业运行的成本控制来获得一定的发展利益,让有关部门都有着较多的自信和热情参与到实际的成本控制过程中。

4.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基础较弱

中小制造企业只有对成本进行精细化的控制,才能保证管理基础所具有的扎实水平,通过对会计资料、技术资料、市场资料以及原料成本测量资料的具体分析,对整个企业的运行成本进行细分和对比。在后期的管理过程中把运行成本纳入到日常工作中,从而保证完成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工作目标。

5.建立并完善长效的运行机制

所谓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取得效果的,只有不断对新产品进行开发和研制,改良老产品,建立和完善较为长效的机制,才能让企业运行具有更加显著的成本竞争优势。制造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牵扯到很多内部或者外部环节,触动较多的个体或者集体利益,若出现了公平性的丢失,则会导致整个运行体系信任危机重重。

二、运用目标成本法进行中小制造企业成本控制

所谓的目标成本是目前企业进行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概念,它是成本概念和目标概念的有机统一,兼有成本管理和目标管理两种基本属性。

(一)运用市场规律决定成本控制目标

目标成本法在还未形成之前,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一直较为陈旧和传统,一般都是对成本进行核算,或者在企业生产之后进行成本控制工作。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是要先对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行核算,结合企业相关的利润水平,从而计算出产品的实际市场价格,这种运行方法作用下所得出的市场价格一般不会对竞争对手造成压力。目标成本法能够结合市场发展实际状况抓住整个产品的设计要点,能再源头上实现成本控制,改变传统成本控制方法给企业造成的滞后或者被动局面。制造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前,要到市场上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以及研究,分析同类产品的实际价格,对客户群体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从而准确定位新产品以及相关的市场价格,通过具有优势的市场价格来与期望目标利润进行相减,从而得出企业产品的实际目标成本。将企业产品的成本控制工作转移到事前进行,从而转变企业管理人员和领导层的成本控制观念,获得更大的利润。

(二)通过协调实现企业目标成本

要想从根本上顺利进行目标成本法的运行、达到相关的成本控制目标,需要企业不同部门以及与关联企业的协作。过去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中,一般都是在财务部门的领导下,制造和生产部门对具体工作进行实施,其余部门很少参与到这种成本控制工作中,导致不同部门之间无法进行合作与交流。在目标成本法作用下,可以建立一个超企业或者超部门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团队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三)从产品设计源头进行成本控制

传统的成本控制思想认为,企业的运行成本大都是来自于产品生产部门,目标成本法从根本上推翻了这种想法,产品的成本一般都是在设计工作的作用下产生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所用的费用占整个企业成本的5%,但其产生的作用决定着整个产品的成本的70%。在新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具有显著的效果。所以,要从产品设计源头进行成本控制,从而达到企业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

三、结语

做好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是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方法和途径。目标成本控制要求制造企业对整个运行成本进行控制,结合生产部门以外的部门或者相关企业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转变传统的控制观念,进行生产之前的控制工作,从而实现不断进步。

热点推荐

上一篇:管理会计推动总会计师向“价值管理师”转变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